关仁甫

更新时间:2023-02-14 19:28

关仁甫(1873—1958)原名嘉善,字炳南,祖籍广东南海,生于上思县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早期加入“洪门”从事反清活动,失败后逃亡越南并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先后策划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后又响应武昌起义;参加讨袁之;镇压陈炯明叛乱。抗战前后积极奔走于广西、香港、越南从事抗日爱国运动。1958年病逝于香港,终年85岁。

人物生平

1896年加入十万山洪门,为中越边境会党头目。20世纪初率部入滇南据红河上游山地,联合临安周迎祥反清,转战滇桂,声名大著。

1905年失败逃往越南。

1907年3月孙中山到河内设立总机关,招关等会党首领加入同盟会,委关仁甫为西路军都督,负责策动镇南关起义,入龙州运动清军黄瑞兴、易世龙以及左江土司反正,事泄逃越南,被法警拘禁20多天释放。9月,王和顺在防城起义,关仁甫在上思组织二百多革命军开往东兴、防城与王和顺汇合。12月2日黄明堂举行镇南关起义,关仁甫参与活动,激战7天,随军退入越南燕子山待命。

1908年4月30日云南河口起义,关仁甫为副都督,率一军沿红河直上,连克坝沙、田防、安定、新街,清军纷纷投降,进攻蛮耗半月,降兵哗变,清军反攻,遂与黄明堂、王和顺放弃河口,率六百多将士退入越南,被法国解除武装,押往新加坡安置。关仁甫受孙中山委托,团结部众待日后起义,以开石山做工度日,任工厂长。在南洋时加入尤烈的中和团,活动于曼谷、金边等地。

1911 年初奉命回新加坡,挑选河口起义将士110人为敢死队,参加广州起义,甫抵香港,起义已失败。武昌起义爆发,关仁甫任中和团广东支部长,组织民军光复四会,称仁字军统领。

1912年2月,尤烈令关仁甫仁军、王和顺惠军、杨万夫协军、黄明堂明军、李福林福军联合组成中合团北伐军,以关仁甫为总指挥。广东代都督陈炯明忌民军功高难制,突然包围进攻仁军、惠军,战于广州繁华之区,关、王循商会善堂之请,缴械罢战而去。

1915年讨袁之役,关仁甫任东路军总指挥兼护国军第五军军长,与龙济光战于惠州一带,次年袁败亡,再度解甲。

1919年驱桂战争,关仁甫为西路军总司令,沿西江下顺德,驱逐桂军出粤,陈炯明再主粤政,关愤而隐退。

1922年陈炯明叛乱,关仁甫任讨逆军南路总司令,从钦廉起兵靖乱。

1936年11月继任中和堂总部总理,重返香港。

1937年“七七事交’爆发,时关仁甫正定居香港,他本着一贯关心国家的精神,拟团结香港同胞,同仇敌忾,为政府后盾,遂命其子关德孚奔走联络,一切费用均系自备,以致夫人之金饰典当殆尽。奔走数月,终于成功。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香港。25日,香港沦陷。关仁甫设法离港。是时大汉奸汪精卫派人前往劝说关仁甫赴南京,委以重任。关仁甫维护民族尊严,拒绝与卖国贼同流合污。后举家离港前往澳门。

1943年1月,关仁甫举家返回广西桂平,并于6月10日前往重庆谒见蒋介石,提出《策动越南抗战计划》。

1944年春,为掩护执行策动越南抗战计划起见,在广西柳州成立“兴仁企业公的”,关仁南亲自任童事长。对抢运战略物资作了一定贡献。

1945年9月,关仁甫一家离开桂平前往广州。11月成立义兴公司与香港明生公司合作,向香港海事处领取“天山轮”修理后,行走广州湾与澳门,接运港澳侨胞复员。

1949年秋,关仁甫由广州移居香港,此后一直定居于此。

1955年1月,关仁甫访问日本,以促进日本同东南亚华侨经济合作,受日本首相坞山一郎会见。

1958年3月25日,关仁甫病逝于香港,享年85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