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取缔法

更新时间:2024-11-08 01:07

《兴奋剂取缔法》是1951年日本制定的法律,禁止贩毒、吸毒。

简介

兴奋剂

发展历史

兴奋剂是起源于1941年大日本制药(现在的大日本住友制药)销售的刺激性药丸“非洛滂”。

“非洛滂”一词起源于希腊语,是“喜欢工作”的意思,实际上只是公司为了引人注意的广告词,还宣传说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战前兴奋剂主要在军队内使用,用于消除军需工厂的工人及特种部队队员的疲劳,提高士气。军队曾大量使用兴奋剂。

后来,随着战争的结束,“非洛滂”逐渐流入市场,并且开始蔓延开来。

这时候人们开始使用药力更强的注射方式代替药丸,同时吸毒者也不断增多。

1981年发生的“深川路魔杀人事件”,让广大国民认识到了兴奋剂的危害性。

29岁的寿司师傅川俣军司在面试失败后气急败坏,拿起刺身菜刀在商业街乱砍,砍杀了妇女与儿童共4人,并把一位女性拉到中华料理店内当人质。

7个小时后他只穿一条白色内裤被捕。

川俣是一名吸毒犯,并且从行凶到公开审判他都一直在说“我收到信息,我是为了揭露黑幕才劫持人质的”,并不时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

“川俣案件”让国民知道了兴奋剂不为人知的恐怖的一面。电视上也有广告“要么戒掉兴奋剂,要么毁掉一辈子”。

随着这些广告的播放,注射器和白粉给人留下了很阴暗的印象。

酒井用的却不是注射器,而是用“吸”的。

注射器让人多少感觉有些抵抗情绪,而且还会在手腕上留下针眼。用“吸”的话,兴奋剂变成气体后一部分会扩散到空气中,因此进入体内后药效会有所减弱,也不会留下那些可怕的针眼。

但渐渐地,人们发现“吸”也有一些问题了。近几年,随着兴奋剂价格的高涨,吸毒者一般都不用“吸”了。

10年前兴奋剂大概每克一两万日元,而现在每克涨到了6万日元。这是因为日本国内的兴奋剂主要是从朝鲜进口过来的。

近几年,因为日本对朝鲜实行经济制裁,所以“万景峰”号等朝鲜籍船不能进入日本的港口。

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1998年被举报吸食兴奋剂的人数大约为2万人左右,到了2007年减少到了1.2万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