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花灯

更新时间:2023-05-09 22:52

兴宁花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朵瑰丽奇葩,与北京六格花灯(宫灯)一脉相传,是兴宁重要传统民俗赏灯的载体,凡赏灯必定有花灯,承载着千百年来浓厚的客家民俗文化和中华传统花灯文化。

非遗简介

据专家考证,兴宁花灯起于宋元,盛于明清。有据考证的至今也已有近600年历史。在兴宁,不但有很多有关花灯的传说,而且明清《兴宁县志》多处记述了兴宁花灯、赏灯的盛况。其中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修《兴宁县志天文部节序》中记载:上元采松竹结棚通衢缀华灯彻夜萧鼓喧闹......谓之赏灯。明崇祯《兴宁县志风俗》中记载:上元自十三至十八各寺庙结彩张花灯张宴设乐放花烧爆自昏达旦。清咸丰《兴宁县志风俗》记载:元夜结彩张灯,有鱼龙、走马、牡丹、莲花诸灯.......自十一夜至十七夜,郭门驰禁。同时,在兴宁有因制作花灯而被命为花灯张和花灯屋。据调查,兴宁至今仍有兴田街道的花灯张、龙田镇的磐石围、罗岗镇甘村的花灯屋、刁坊镇吴屋等20多个花灯制作专业村屋;他们制作花灯的历史都在200年以上,有好些村屋延续至今达500余年。清康乾时期,兴宁花灯随着客家人第四、五次大迁徙而流传至本省的惠阳、淡水、河源、龙门、连平、翁源等地和广西、四川等省。闻名全国的忠信花灯就是清中期从兴宁花灯流传过去的。

兴宁花灯品种多样,风格各异,地方特色明显。按形态分有龙凤灯、金柱灯、百子灯、围龙灯、状元灯、宫灯、宝盖灯、伯公灯、观音灯、摇钱灯、廊灯、圆灯、莲花灯等。按使用范围分有赏灯专用灯、敬神祭祀灯、演戏专用灯、装饰灯、照明灯、堂号灯等。在众多品种中,供赏灯民俗使用的十二门龙凤灯、六门金柱灯、十二门百子灯、十二门围龙灯、八门状元灯和走马灯等是兴宁传统花灯的主要产品,它集各种花灯艺术文化于一体,是兴宁花灯的代表。

兴宁花灯被列入梅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艺特征

一、制作工艺:

1、选竹:要选成熟、少节、垂直竹子,

2、裁竹:根据花灯规格大小进行裁竹。晒干后可进行裁竹。

3、削蔑,砍蔑,火熏或高温消毒。

4、扎架:12条主柱、5条内围、5条外围,十字内横柱(米字柱)上下各三条。6条内统柱、12条上曲七、12条下曲七组成。用绳子将柱外

5、裁纸:根据灯架大小裁纸。围、内围扎结实。外围为12角、内围为8角。

6、糊纸:在花灯架周围贴上墙纸、色纸。

7、画人物画:根据花灯扇面大小画上固定的人物画。

8、贴人物画:按扇面贴上画好人物画。

花灯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又分为上下两层,各有六扇大门、六扇小门构成,并有老式和新式之分。老式的花灯中上层六扇大门比较讲究,分别是手工一笔一画描绘《恭贺新禧》、《状元及弟》、《状元骑白马》、《弦箫鼓乐》、《全家禄满朝贵》、《百岁老人抱子孙》等太平盛世的祈福图案。中下大门为文官、武官各三组,小门为龙角。花灯内一竹碗盏油灯。外面挂六条花带或贴有红花、白花等。新式花灯的六个扇面则是金童玉女、接财接丁等印刷图案。

制作一盏花灯看似简单,但费时较长,每年中秋后即选砍竹子、裁料、火熏,秋收后开始扎架、糊纸、贴画,正月初开始挂彩花。预定的花灯须在正月初七全部制作完成,初八起就会有赏灯的预定户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有的甚至舞动醒狮前来迎接花灯。

二、花灯图案解释:

1、红花、白花:红花代表女孩,养女儿叫添红花;白花代表男孩,养男孩又叫添白花。一般花灯装饰白花多过红花。

2、恭贺新禧:表示亲戚朋友前来祝贺

3、状元骑白马:表示子女有出息,做官,增加喜气,祝吉之意。

4、仙居送子:表示祝愿主家多养男孩,添丁,出人才之意。

5、龙角:表示要有龙气,要有好的屋场风水。

6、全家禄满朝贵:表示主家又富又贵,有屋场风水,表示大家有福气。希望子孙做官、发财,有出息之意。

7、弦箫鼓乐:表示节日喜庆场景,莺歌燕舞,吃喝玩乐。也有在外做官回家感谢亲朋对自己家庭、父母关心之意。

8、文官、武官:可以认为此屋有做文官,有做武官的,也有祝愿子孙文武双全之意。

9、状元及弟:是中国传统吉祥图之一,长辈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科举成功,高中状元;骑龙,如同鲤鱼跳龙门而成龙一般,出人头地也。状元及第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

好些图案表示良好祝愿意思,祝愿家族繁荣昌盛、财源广进、升官发财、无灾无难之美好意愿。

传承保护

传承人物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