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3 04:56
兴安州,古代地名,原属于陕西安康,1911年废止。
历史沿革
明万历十一年(1583)洪水毁城后,金州守道刘致忠改筑新城于赵台山下,经二年完工,金州易名兴安州。清沿明制,安康地区仍称兴安州。
顺治四年(1647),还治旧城,置兴安总镇,理汉中府、兴安州及镇安、山阳二县军务。康熙十四年(1675),关南分守道由汉中迁驻兴安州。
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安州升为府,称兴安府,以原兴安州并汉阴地在府地设县,称安康县。次年,分石泉县北部地置五郎厅《治今宁陕县龙王坪),嘉庆五年(1800)更名宁陕厅,治老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分安康县地设汉阴厅,辖原境。道光二年(1822),分安康县南部地设砖坪厅(治今岚皋县)。至此,兴安府辖安康县、洵阳县、白河县、平利县、汉阴厅、石泉县、紫阳县、砖坪厅、宁陕厅,计六县三厅。建置区划及面积与现今安康地区基本接近。
中华民国初年,地方行政建置实行省、道、县三级。从1912年起,全国废除府、州、厅的名称,一律称县,县隶属于省。自此,兴安府退出历史舞台。
回顾安康城池建设历史,要先从西城古城说起。从公元前 611年楚灭庸建立汉中郡西城邑到前312年秦设西城县,再到北周天和四年(569),县城移建汉江南岸的1000余年间,城池皆为土城——取“兵来将挡。冰来土掩”之意。明洪武四年(1371)螯砖石建城堤,城池规模为“东西一里二百五十五步(古代五尺为一步大约1.7米,据此换算为933来,下同)”,“南北三百一十步(527米),周六里二十八步(3048米)”。
明万历十一年于赵台山下筑新城,“周三里一百一十六步(1700米)”,两年竣工,清顺治三年毁于兵战。顺治四年(1647)复修老城,其后45年间被水淹两次。康熙三十二年(1693)大水,再次迁往新城,同时重建老城。此后,时而抗洪以城为堤,时而防攻以堤为城。嘉庆十三至十六年(1808~1811),对城堤进行整修和加高,老城范围扩大为“周长一千二百九十三丈六尺(约4公里),宽一丈八尺五寸(约5米),正楼四座,敌楼炮楼各一座,南北月城二道,城角添筑炮台六座,东南城根帮筑旱台,素土宽一丈(3.33米),高五尺(1.7米)。城东地势较低,补修墙高三丈六尺(约12米),顶宽八尺(2.6米),底宽一丈四尺(4.6米)”。新城“周长六百九十三丈四尺(2.3公里),排垛墙一千零九堵,高二丈一尺,底宽二丈,顶宽一丈一尺。四门城台四座,正楼四座,每座三间,三层四门。月城台四座,城顶围炮台八座,添建炮台六座,内四城角炮台四座,添盖炮楼。有出水沟二十八道,海漫城砖二层,马道四条”。因老城临江,交通方便,官衙、居民、商店聚集,而新城为屯兵仓库和避水之地,逐渐形成两城并连的格局,俗称南北二山、东西二关、新旧二城。
新城与旧城之间,自东至西依次为东堤、万柳堤(今解放路)、登春堤(今红卫路、金州路)、西堤(石堤)。
明、清时期,全国九起有较大影响的农民起义中,有四起曾转战安康。由于战争的浩劫,田野农桑不兴,贫民流离失所,使安康数次几近人烟绝迹,对安康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中期,白莲教抗清起义此起彼伏。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康县滔河(今属岚皋县境)人肖贵,最早把湖北襄阳宋之清创立的西天大乘教(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传入兴安,在滔河招徒传经,逐渐发展到安康、紫阳、平利。翌年七月,兴安府先后逮捕肖贵等112人。在四川、湖北等地逮捕白莲教宋之清、齐林、樊学鸣、韩陇等几百人。宋之清被凌迟枭首示众,齐、樊、肖、韩等数十人被杀,白莲教组织遭受重创。至嘉庆三年(1798)正月兵败越岭关,战祸长达数年。
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十九日,太平军攻克平利,连营百余里,进人兴安府境,驻张滩、汪岭一带。陕安镇总兵左营游击赵济川,安康县知县吴靖率兵与太平军战于城东金堂寺,太平军获胜,围攻兴安府新旧二城。由东关挖地道破城。知府林映堂伪装道士,由小巷出逃,被太平军识破刺死。安康知县、陕安镇总兵左营游击赵济川、守备李万发、把总周玉祥、经制周国珩等均为太平军所杀。太平军占领兴安后,稍事休整,于正月十四日(3月3日)拔营西进,攻取汉中。
1911年10月22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兴安府。哥老会首领高庆云,联络巡防队发动起义,老城内的哥老会立即响应,里应外合,安康宣告光复。此后省城派南路安抚招讨使张宝麟来安康,哥弟重要头目大都被其杀害;高庆云、胡云山亦在混乱中死去,安康哥老会活动从此终止。
兴安府时期,安康名流辈出,众星璀璨。其中主要有文学大师刘应秋、张鹏飞、董诏、王玉澍、马二南、谢玉珩,以及政军社会界叶世倬、王希舜、温予巽、黄宽、陈德胜、印光、钱鼎、高庆云等。
一批州府职官、地方硕学潜心耕耘,修成海纳百科、贯穿古今的州、府、县志,续写安康一方的峥嵘史册。
兴安时期大办学校,推崇教育,奠定了安康崇文故地、重教之都的重要基础。集中在新城的就有关南书院、兴安府中学堂(兴安九县联中、今安康中学)、安康第一女子学堂,恒口有双桂学校(恒口小学),以及文庙、县学(儒学)、文兴塔、奠安塔、兴贤塔等文华工程,留下值得世代珍惜的文化奠基。
以1911年辛亥革命取消州府为标志,兴安府(州)画上封建社会建置沿革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