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圈子

更新时间:2022-07-05 21:47

兴趣圈子是一种社交的范围,重点在于兴趣,是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圈子。

社交网络中

主导社交网络的两个核心脉络就是关系图谱与兴趣图谱,简单的说,关系图谱是以人和人的社交关系为线索的图谱,兴趣图谱是以共同兴趣为线索的图谱,两种图谱实际上是阐述了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两种诉求,关系图谱承载了用户与好友进行沟通互动的情感需求,而兴趣图谱则体现了用户追求品位、获得知识的自我实现需求,两种图谱对互联网的理解建立在不同的角度。

现状

Facebook就是关系图谱的典型代表,Mark对于Facebook的总体规划就是建立一张囊括了所有认识的人的社交网络,自从2008年,Facebook已经开始尝试利用Open Graph来拓展其社交图谱到上百万的其他网站,或者在其自己的网站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但是,迄今为止许多让人期待的整合都失败了:社交商务、社交搜索、社交交易、社交视频无一幸免,尽管2011年实现了和Netflix和Spotify的服务整合,但是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社交网络的初始形态已经走到了尽头!

而兴趣图谱也并非什么新鲜的东西,从最早的垂直论坛到11年红极一时的轻微博都是期望通过兴趣内容将用户进行整合,满足用户对于知识和新奇事物的获取需求,从tumblr的发展情况看,初期确实抓住了一批高端设计型用户,通过富有品质感的个性化媒体的定位,与微博及博客实现差异化,稳稳站住了脚,直到2011年迎来了大爆发,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内容水化,似乎流量增长与低端用户的大量涌入,疯狂贴图相关,而且tumblr并不鼓励用户的互动,而更像一个图片化实时信息流,并没有实现关系的沉淀,这种信息流在高品质的专业媒体面前又能够维持多久,还有待于收入能力的验证。

有效整合

其实David Rogers在其文章《The Future of the Social Web: Social GraphsVs. Interest Graphs》也提到,社交网络1.0的时代已经结束,现代阻碍社交网络发展的最基本原因就是人们往往将关系图谱与兴趣图谱的概念混在一起使用,其实关系图谱与兴趣图谱可能存在较大的交集,也可能完全的独立,你很难从一个图谱切入而覆盖另一个图谱的全部。将来真正的社交网络将会依赖于如何将这两种图谱结合在一起

那么如何来实现两种图谱的融合呢?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已经进行积极的尝试,尤其是google+的推出,将会极大的刺激社交网络的转型,在Google+中,用户可以很容易的将其关系图谱的成员拖到一个或者更多的“图谱”中;而这些图谱则是基于有共同的爱好或者基于分享的内容,最近信息页的推出虽然让人大跌眼镜,好像只是做了一个官方认证而已,但是相信google+会积极从兴趣图谱的角度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毕竟这是和Facebook差异的地方。

国内的社交网络新浪微博一骑绝尘,但更像是个分类的订阅媒体,基本上已经成了名人的传话筒,普通网民很难找到归属感,微群也基本上成了商业互粉场所,急于向全社交的转型也让微博左顾右盼,两栏还是三栏的布局成为这种心态的突出体现,而基于兴趣的国内轻微博也没有走出tumblr的老路,还在不断摸索,一些传统的垂直社区也开始引入了SNS的概念,但是深度交流的论坛气质遇上高速信息流的快餐文化,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一些新兴创业团队也再做着积极的尝试,最近上线的圈圈,就是吸收了google+的圈子概念,同时将关系圈子和兴趣圈子融合在一起的新兴社交网络,用户既可以通过定义自己的关系圈子与各种好友进行沟通,也可以加入公共的兴趣圈子,与有共同爱好的陌生圈友就行交流。

总之社交网络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谁能更好的整合关系圈子和兴趣圈子,谁就可能在这次社交网络的转型中占的先机,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