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1 13:58
兴隆镇,隶属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地处旌德县西北端,东与三溪镇接壤,南与庙首镇相邻,西邻黄山市黄山区,北和泾县毗邻。兴隆镇距县城31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5.2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兴隆镇户籍人口为8940人。
清代,属十八都。
民国初,属第三区。
1949年10月,解放后属第四区兴隆乡。
1956年9月,撤区并乡仍为兴隆乡。
1958年8月,属火箭公社。
1961年3月,为兴隆公社。
1983年8月,改为兴隆乡。
1992年3月,撤乡并镇时,原双河乡的光荣村划入兴隆乡。
2015年,撤乡设兴隆镇。
2011年末,兴隆镇辖大礼、光荣、三峰、三山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8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兴隆镇辖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礼村。
兴隆镇地处旌德县西北端,东与三溪镇接壤,南与庙首镇相邻,西邻黄山市黄山区,北和泾县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千米。辖区总面积85.24平方千米。
兴隆镇地处皖东南,地势北高南低,北、西北、西南均为海拔600~800米的中山,东南及中部则是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5区。最高点位于双龙尖,海拔988米;最低点位于光荣村郭家,海拔161米。
兴隆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季风明显。春季冷暖变化大,光照不足阴雨多;夏季温高湿度大,梅雨集中汛洪多;秋季常遇夹秋旱,天高云淡早晚凉;冬季多晴湿度小,雨雪常在“三、四九”。年平均气温为15.8℃,1月平均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15.1℃(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7.7℃,极端最高气温41.1℃(2003年8月2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4.4℃。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490.5毫米,其中80%的年份可达1200毫米以上,日最大降水为251.3毫米(2007年7月10日)。无霜期年平均238天。
兴隆镇境内河道属青弋江水系,拥有麟溪河、西门河、乌溪河、乔溪河,全长28千米,主河道麟溪河发源于双龙尖,与发源于万龙尖的乔溪、乌溪在礼村相汇流入玉溪,注入徽水。
兴隆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山体滑坡等。洪灾主要发生6~7月,旱灾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7年7月10日,日降水量超过250毫米。最严重的一次雪灾发生在2007年12月20日,连续降雪近30天,降雪量达100毫米,同时伴随着低温冰冻灾害,涉及全境内管理区域,受灾面积达3500亩,自然灾害年均发生1次。
兴隆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佛石、钾长石、花岗岩等10多种,其中钾长石、花岗岩储量丰富。全镇林地面积74423亩,森林总蓄积30.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4%,林木绿化率为57.92%。
2011年末,兴隆镇辖区总人口913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71人,城镇化率20.4%。另有流动人口3300人。总人口中,男性4848人,占53.1%;女性4289人,占46.9%;14岁以下799人,占8.7%;15~64岁7179人,占78.6%;65岁以上1159人,占12.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9115人,占99.75%;有壮、蒙古、苗、佤、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共22人,占0.25%。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0.9‰。
2017年末,兴隆镇常住人口为5075人。
截至2019年末,兴隆镇户籍人口为8940人。
2011年,兴隆镇财政总收入238.9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万元,比上年增长47.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3万元,增值税97.9万元,企业所得税20.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62元,比上年增长43%。
2011年,兴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350元。
2019年,兴隆镇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2011年,兴隆镇耕地面积1.2万亩。兴隆镇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兴隆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蚕茧、油菜。2011年,兴隆镇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44%。2011年,兴隆镇生产粮食6500吨,其中水稻6300吨,玉米200吨。兴隆镇其中桑园面积4000亩。
2011年,兴隆镇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兴隆镇生猪饲养量1万头,家禽饲养量16万羽。
2011年,兴隆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49%。2011年,兴隆镇有工业企业4家,职工5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
2011年末,兴隆镇有商业网点48个,职工81人。2011年,兴隆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59%。
2011年末,兴隆镇境内有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999万元,比上年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1126万元,比上年增长45%。
2011年,兴隆镇邮政业务收入3.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其中纯收入3万元。
2011年末,兴隆镇境内有三(溪)仙(源)公路横贯全镇,过境里程9.3千米,与合铜黄高速相接,西往黄山风景区。年客运量8.9万人次,年货运量97.8万吨。
统计时间截止至2021年2月8日
2011年末,兴隆镇有乡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村农家书屋4个,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藏书5万多册。
1969年,兴隆镇成立兴隆广播站,1995年,兴隆镇成立兴隆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兴隆镇有有线电视用户1458户,入户率49.2%。
2011年末,兴隆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65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1所,在校生196人,专任教师3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兴隆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0万元,比上年增长4%。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0%,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2011年末,兴隆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3个;病床1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张,固定资产总值9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600人次。2011年,兴隆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400人,参合率97.01%。
2011年末,兴隆镇有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2011年,兴隆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户,人数17人,支出22032元,比上年增长4%,月人均108元,比上年增长4%;城市医疗救助3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02人次,共支出2.51万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5户,人数401人,支出26.2万元,比上年增长4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9.5万元,比上年增长5%。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219人,参保率80.5%。
2011年末,兴隆镇有邮政支局1个。征订报纸、期刊0.2万份(册)。
2011年末,兴隆镇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9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4%;移动电话用户2665户,宽带接入用户2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1%,与上年比较增长2.3%。
兴隆镇因乡人民政府驻地曾位于兴隆村得名。
表灵塔
表灵塔皖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1754年竣工,历时七年。表灵塔为七层八面阁楼式砖塔,脚入地一丈二尺,周十丈,基为八角形,每边广一丈,总高约十五丈,用老砖五十余万块,共费银五千余两。传说古代兴隆旺族请风水名家测像,为防财源外流,建造这座象征排篙的表灵塔,固守住排形的大礼村,以祈千秋不朽、风雨不移。表灵塔,现建有一楼文物陈列室、宝塔广场、兴隆十景广场、紫阳桥等,系省级文物保位单位,是黄山东麓著名的地标式古建筑。
紫阳桥
紫阳桥位于乔溪河的,是朱姓人于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因朱家人认为他们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人,朱熹别名“紫阳”,遂桥名为“紫阳桥”。
金鸡冠桥
金鸡冠桥横跨麟溪河,北边、南部的两座桥,后来被重建,隐约从桥上的栏杆石上可以看出当时桥的影子。兴隆和仙人有关的神话非常的多,比如毛园里的八面佛、巧溪岭的龙潭、三峰的龙王山等,寓意都是劝人积善行德,笼罩着传奇的色彩。
黄华岭森林公园(悠然谷)
黄华岭景区(悠然谷),位于旌德通住太平湖三仙公路的交界处,素有“旌德小九寨”美誉,是旌德十佳摄影点之一。四季黄华岭,风光各不同。这里是竹子的海洋,茶叶的天堂,绿色的王国,有着黄山山脉的余韵。黄华岭还是旌泾太游击队主要活动区域,一直流传着胡明和李步新的革命故事。黄华岭,拥有黄华水库、黄华岭古道、银峰茶场、千亩竹海、渣道河原始森林等景点,由江苏客商投资兴建的黄花岭生态园处于黄华岭核心区,期待你的光临。
秀色鲤塘
鲤塘水库,为旌德第三大人工水库。因其地有一塘如鲤形,故得名鲤塘。1974年,冬开始动建,耗时7年,于1981年,建成。建成后的水库,设有主坝1座,坝高28米,副坝2座,来水面积6.3平方千米。鲤塘水库,终年碧波荡漾,青山倒影,水质甘甜,鱼香虾美。
鲤塘水库,处于黄华岭生态园的核心区,在建的栈道木楼宛若森林人家,上游的东边河农家乐可供游赏,下游的百亩桃园是不可多得的佳景。
千年留村
千年留村位于兴隆玉屏山下,背靠形似龙身的长龙岗。该村村庄恰似一个龙头,麟溪河东西两岸各有一个圆形水塘,意为龙眼。因此,该村被誉为龙的化身,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村中街巷沿溪而建,设有古桥十座,小巧精致,别具一格。村中心戴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年间,保存完好。爱国将军戴戟,即出自这一脉。留村,现保留有完好的百年古树、古桥、古祠、古屋、古井、古道,留有文新楼遗址,是研究徽州古村落风水建制的一张活名片。
兴隆桃园
兴隆桃园,位于美丽的龙王山下、鲤塘水库旁。三月时节,是桃花盛开的季节,阡陌纵横,一片粉色的花海。一抹抹靓色,红得耀眼,红得明媚,红得春意盎然。端午前后,是油桃成熟的季节。一株株绿叶红果,一枝枝硕果飘香,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沐自然之阳光,品采摘之乐趣,享丰收之喜悦,是现代人心目中的桃花源。兴隆桃园,现建有卧龙坡、飞龙岗、倚龙凹、清龙涧等景点,与黄华岭生态观光园融为一体。
兴隆梅园
兴隆梅园,位于乌溪河西畔,桃子山东麓,方圆500亩,系旌德十大写生基地之一。兴隆梅园的梅花有白梅、红梅、绿梅不同品种,漫山遍野的梅花,有着各自的芬芳。徜徉在花丛之中,春风掠过,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累了,走进梅园山庄歇歇脚,喝口茶,尝一尝农家菜肴,极具文人雅兴。兴隆梅园,现建有嬉梅池、梅园香径、三友亭、三友俱乐部、梅园山庄、诗词牌等,分布有青梅岭、红梅坡、松竹谷、灵芝园等景点。
红色牛栏古道
牛栏古道,是全国十大古道旌德古道的重要一支,建于隋唐时期。古道东连旌德,北达泾县,全长十五里,上七里下八里,契合“七上八下”的成语之妙。古道由兴隆湖田牛栏岭入口,直达泾县茂林濂坑,沿途风光无限,可寻觅猕猴、黄麂、麋鹿的身影,品尝到鸡脚爪、十月黄、野羊桃等山珍。濂坑上行千米,即可抵达皖南事变项英烈士牺牲地——蜜蜂洞。
墨色月村
墨色月村,是皖南乡村之一。墨色月村内小桥流水,梅花掩映,是皖南山区新兴的山水宜居村落。墨色月村先后荣获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景观特色名村、宣城市优秀旅游示范村等殊荣。墨色月村有美丽清澈的乌溪河,穿村而过。桃子山、阴山、濂岭山,像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使月村有着独特的山水韵味。墨色月村,现拥有兴月亭、月溪长廊、湖田晓月墙、百年杨树、寿井、福井、孝井等景点,建有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农家客栈等。
戴戟(1895-1973年),名光祖,字孝悃,祖籍旌德县兴隆乡大礼村。戴戟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委会委员、安徽省体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安徽省主任委员等职。
刘素(1877~1945年),字守之,祖籍旌德大礼村,生于芜湖。刘素一生所作诗词二三百首,惜多毁于战乱,唯在其女《宋亦英诗词选》中附30余首。
戴麟书,礼村人。曾广生。少好学,研精经史为文,以前明章、陈为法,有《自知集》数百篇,分甲子为坛六十余年,士林仰为山斗。乾隆乙卯供奉旷典,授职文林郎。年九十六卒。
刘远,字韦铭,礼村人。恩贡生。刘远所著诗、古文、词,汇为《见心集》,无力付梓,稿藏于家。
戴聚奎,礼村人。邑庠生。邑人王楠赠以诗,有“承欢谁似君情笃,孝感河鱼拟昔贤”之句。
朱志希,礼村人。
刘士晃,字果干,礼村人。监生。泾上赵良澍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