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4 13:12
兵要地志指从军事需要出发﹐对有关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地形﹑交通﹑气象﹑水文等现实和历史情况进行调查而编制的资料。
通常用文字、图表、照片等相结合表述。具有一般军用地图无法或难以显示的内容和比较详细、具体、现势性强的特点。主要供军事机关规划战场建设、拟制作战计划、进行军事训练和勤务保障时使用,是军队指挥员了解、研究战区地理条件和实施作战指挥的依据。兵要地志是在历代一些史地学者撰写的,对用兵有影响的地方志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唐元和八年(813)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注重研究“丘壤山川、攻守利害”,记载有方位里程和军事设施、兵马配置等内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兵要内容的地方总志。明嘉靖十四年(1535)詹荣编修的《山海关志》、万历四年(1576)刘效祖编写的《四镇三关志》,主要记述与作战有关的城寨、兵马、钱粮、地险、夷情等内容。明末清初顾炎武编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以明代两直隶、十三省分区,对山川地貌、水利、粮额、屯田、设官、边防、关隘等与用兵有关的地理形势和军事上的攻守行动等多方面都有详细论述。20世纪初,中国已有以“兵要地志”命名的多种资料,如《东三省兵要地志》《直隶满洲兵要地志》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就开展了兵要地志调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军区、军种、兵种分别编写了各种兵要地志,对保障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起了重要作用。兵要地志通常分为区域兵要地志和专题兵要地志。区域兵要地志是按行政区域或军事区域,根据军队作战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记载和现实统计资料进行综合记述并作出军事评价。一般包括行政区域或军事区域概况、自然、交通、通信、经济、社会、军事要地、历史战场与战例、地区的综合评价等内容。专题兵要地志根据某一军种、兵种或专业部队的需要而调查编写,如港湾兵要地志、江河兵要地志、军事交通志、军事工程兵要地志、城市兵要地志、军事气候志等。随着区域军事地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兵要地志已成为作战中指挥员使用地形图以外的重要军事地理资料,并正向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作战指挥自动化和信息保障数字化的发展,兵要地志将纳入一体化作战指挥平台。其调查编写内容、方法手段、表现形式、评价体系等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并将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服务。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