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09:09

其(拼音:qí,j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古字形如同一只簸箕,是“”的初文。后来“其”被假借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也作相当于“那、那些”的指示代词用。还可以表示推测、加强祈使语气、加强反问的语气副词用,“其”还可作形容词词头。

文字源流

象形字。“其”的甲骨文(图1-2)是典型的簸箕形,上部像箕舌,左右及下部像边框,中间的交叉线或齿形线像竹木编织的纹理。商代金文(图3)也是如此。早在殷商后期,“其”的象形字底部就有了加一横画饰笔的写法(图4),从西周时代起,箕形顶端左右两个平平的小短画逐渐向左右两侧折转倾斜,并且在底部横画下又平加了断开的两个短横(图6、7),后来这两个短横斜立起来成“八”字形。战国时代的“其”字变易较多,但至战国中晚期的秦系文字中出现了开启后世演变主流的形式,把顶端向左右折转的短画变成贯通两侧竖笔的长横,字上部成“甘”形,已初显隶书姿态(图12)。经秦、西汉至东汉,这一“甘”形左右两竖向下延长,落到下部“丌”形长横上,成为楷书的最终形式。虽然小篆(图13)还在上部廓线内保留着商周时代交叉斜笔的形式,但在秦并六国前后,这种斜向交叉多变为横竖交叉,此后,又渐变为横笔与缩短了一半的竖笔交接而不交叉,又加一横画成“工”形,再省去“工”形中的短竖,就与上述“其”字隶变演化的主流汇拢。

“其”本义就是簸箕,是“”的古字。但在各类古文献里,它长期被假借出写副词和代词,今读qí。“其”有时读jī,一是写语气助词,如《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二是通“朞(期)”,表示周年。因为“其”字长期写假借义,所以在字上部加义符“竹”构成“箕”字来表示簸箕本义。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箕部】居之切(jī)

簸也。从竹;𠀠,象形;下其丌也。凡箕之属皆从箕。

𠀠,古文箕省。

𠵶,亦古文箕。

𠔋,亦古文箕。

𠔝,籀文箕。

𠥊,籀文箕。

【注释】丌(jī):垫物用具。

说文解字注

“箕,所㠯簸者也”注:所㠯者三字今补。全书中所㠯字为浅人删者多矣。《小雅》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广韵》引《世本》曰:箕帚,少康作。按簸扬与受𡊅皆用箕。

“从竹𠀠,象形。丌其下也”注:四字依《韵会》本。今各本丌下互譌。居之切。一部。

“𠀠,古文箕”注:象形不用足。今之箕多不用足者。

“𠵶,亦古文箕”注:下象竦手。

“𠔋,亦古文箕”注:此象箕之哆口。

“𠔝,籀文箕”注:依大徐作籀。按经籍通用此字为语词。渠之切,或居之切。

“𠥊,籀文箕”注:从匚,会意。匚部曰:𠥓籀文匚。

广韵

渠之切,平之群 ‖其声之部(qí)

其,辝也。亦姓,阳阿侯其石是也。又汉复姓,六氏。《左传》邾庶其之后,以庶其为氏。《世本》楚大夫涉其帑,汉清河都尉祝其承先。王僧孺《百家谱》:“兰陵萧休绪,娶髙密侍其义叔女。”何氏《姓苑》有行其氏、今其氏。渠之切。又音基。三十。

居之切,平之见 ‖其声之部(jī)

其,不其,邑名,在琅邪。又人名,汉有郦食其。

康熙字典

【子集下】【八部】其;部外笔画:6

古文:丌、亓

《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竝音碁。《韵会》:指物之辞。《易·系辞》:其旨远,其辞文。《诗·大雅》:其在于今。

又助语辞。《书·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诗·周南》:灼灼其华。《玉篇》:辞也。

又姓。《韵会》:汉阳阿侯其石。

又《唐韵》《集韵》《韵会》竝居之切,音姬。《韵会》:语辞。《书·微子》:若之何其。《诗·小雅》:夜如何其。

又人名。《史记·郦生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注:正义曰:郦食其,三字三音,读历异几。《前汉·楚元王传》:高祖使审食其留侍太上皇。注:师古曰:食音异,其音基。

又山名。《前汉·武帝纪》:四月,幸不其。注:其音基,山名。《广韵》:在琅邪。

又地名。《韵会》:祝其,即夹谷也。

又《集韵》《韵会》居吏切。《正韵》吉器切,竝音寄。《韵会》:语已辞。《诗·桧风》:彼其之子。通作记。《礼·表记》引《诗》:彼记之子。

又通已。《左传·襄二十七年》引《诗》:彼己之子。

又《韵会》:或作忌。《诗·郑风》:叔善射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首笔横在上半格;两竖在中线左右,左低右高;中间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长横在下半格。“八”,撇、点分写竖中线左右,收笔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