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5 00:04
烟台养正小学位于烟台山下,北临大海,南临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是市区的窗口学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900年,为当时在烟粤商梁浩池先生(以及多名热心教育的烟台士人与商号捐款)所建,是清末烟台民族废私塾、兴学堂的第一所学校--养正义学堂,在烟台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一百多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展,校名几经更改,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校舍改造,其中1987年建成36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一座,2011年翻修。学校曾长时间改名为解放路小学,广仁路小学。
1985年经上级批准,恢复了原名---养正。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其中有微机班和钢琴班两个特长班,在校学生一千二百多名,教职工69名,离退休教师67名。在职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38人,本科学历22人,大专以上学历46人,教师学历达标为100%,35岁以下的教师有34人,占全校教师的49%。
养正小学现有新旧教学楼两幢,旧教学楼1100平方米,已被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教学楼3600平方米,内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音像备课中心等多个功能齐全的专用处室。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2001年被评定为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2003年,学校又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校园网和彩霞网络办公室,达到教师人手一机,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养正小学正以崭新的面貌、豪迈的姿态、矫健的步伐迈向新的百年,去开创新的辉煌。
烟台市芝罘区养正小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文明创建工作
养正小学走过了百年历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在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中,我们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 “三维互动”的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先后荣获“山东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烟台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一、强化学校的主导作用,自觉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初阶段,对形成一个人的思想品格有着奠基、定向的作用。多年来,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关系,自觉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拓宽德育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努力践行 “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的百年校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全员化参与。“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我们强调每一名教师的首要角色是德育工作者,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为此我们把打造一支全员参与、师德高尚的教育队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来抓。由学校德育室牵头,多次邀请德育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规范教育行为,树立良好形象,在教育教学中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将为人师表的要求体现到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具体方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二是序列化推进。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为此,我们确立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德育工作思路,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我们自主开发了一套德育课程校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从一、二年级的《文明礼仪》、《交通安全》、《卫生常识》,到三、四年级的《劳动技能》、《心理健康》,再到五年级《环保知识》、《法制安全》等等,形成环环相扣的德育教材体系,由班主任授课,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各科教师深挖教材、联系实际,在备课、通课、教研中渗透德育内容,把知识点、德育点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三是立体化渗透。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我们把德育工作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力求创建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如利用校园广播、少先队宣传栏进行宣传,坚持开展星期一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演、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少儿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每个班级都利用教学楼走廊、班级板报,开辟了宣传教育阵地,努力让每一幅画面、每一堵墙壁、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时时播放无声的德育之歌,引导学生陶冶情操,促进发展。四是多元化评价。发现学生的亮点比发现学生的缺点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用放大镜看优点,用平面镜看不足,用显微镜看转变,用望远镜看发展。在评价内容上,制定出德育评价手册--《我童年的脚印》,包括培养目标、活动内容、评价三个部分。在评价形式上,采取自己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结果采用涂颜色的办法出现,如:红色寓意“表现出色”,黄色寓意“很有进步”,蓝色寓意“需要努力”。每月评价一次,期末统计图案个数。红色图案达到80%的同学有资格参加三好学生的评比。这样使评价结果一目了然,更趋于人文性、趣味性。现在每月的评价成了学生们相互教育,相互鼓励的最好时机,使学生们增强了集体意识,完善了人格。
二、强化家庭的基础作用,主动搞好与学生家长的联手互动
“教育好一个母亲,就可以教育好一个民族”。这句话非常形象地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但是,我们更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隔裂开来、各自为战。在对学生教育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伙伴关系、配合关系、互补关系和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为此,我们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联手互动抓教育。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为积极介入家庭教育,我们倡导了一种新的理念,这就是“校长既是学生的校长,也是学生家长的校长;班主任既是学生的班主任,也是家长的班主任”。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学校、班级两个层次的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校联系卡,把学校的一些重要工作,及时传递给家庭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育人方向及具体措施,与家长共图育人大计。二是开办家长学校。为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法,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休息时间,组织家长到校进行培训,并定期邀请家教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为家长解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三是开设家长开放日。为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我们确定每个星期三为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和校长的办公室,直观地了解孩子在校园内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等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四是加强家长间、亲子间的交流。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家长科学教子经验交流、家教优秀论文评选,期末各班评选的优秀家长和孩子共同上台领奖,每当六一儿童节,家长都与孩子同台演出,等等。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感,提高了家长的素质,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层次,达到了学校家庭共教同育的目的。
三、强化实践的引导作用,积极开发利用校外德育教育资源
社会是德育教育的大课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确立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开发校外德育教育资源,走开放式德育教育之路。多年来,我们先后与共建单位建立了10个小公民道德建设基地,并利用这些基地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塑造学生优秀品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一是加强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为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我们创建了 “劳动技能”、“绿色环保”等基地。比如,我们在百年校庆中评出了一百名小明星,组织在烟台山种植了一百棵小树,取名“养正林”,寓意在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与小树一同成长”。利用“养正林”这一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分批、定期给小树除草、浇水、施肥,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好品质。二是加强对学生的作风教育。我们与驻军、交警、医院、艺校等单位合作,开辟了“少年军校”、“少年警校”、“少年卫校”、“少年艺校”等基地。各基地老师用通过言传身教,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刚强、严谨和爱心。如“少年卫校”是我校和烟台山医院共同创建的活动基地,我们聘请医院的优秀医生、护士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举行卫生知识讲座,让学生走进医院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三是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为培养学生成长为礼貌待人、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小公民,我们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向学生进行讲座,帮助学生在受到侵害的时候得到法律保护。在烟台山医院的帮助下,学校成立了“健康法制”和“文明礼仪”等教育基地,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使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全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组织实施好“三大工程”,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一是实施以“八荣八耻”教育为重点的“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将“八荣八耻”宣传画张贴到学校的每一个教室、倡议书发到每一名学生及家长的手中,并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优秀德育标兵评选、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和实践正确的荣辱观,形成崇尚科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二是实施以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把养正小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建设校园文化定位的历史根基,开发利用校园历史遗迹,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以艺术节、科技节、健康周、校园网和各种专项比赛、演讲以及钢琴特色学校等为平台,显现养正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师生,富有特色的校园文体活动,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文化品位,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完善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基地为重点的“德育阵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弘扬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形式,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文明创建的成果。
烟台市芝罘区养正小学始建于1900年。
1900年10月-1913年8月为烟台养正义学堂。
1913年9月-1945年8月为烟台养正小学。
1945年9月-1948年9月为广仁路小学。
1948年10年-1985年6月为烟台市解放路小学。
1985年7月-至今为烟台市芝罘区养正小学。
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烟台市小学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烟台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以教育科研推动教学改革,学校荣获山东省英语学科教学研究基地,芝罘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烟台市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拓展整合实验校,教学经验多次在全市进行了经验交流。《小学英语‘拼•读’融合高效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学校科研成果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烟台市教学成果奖。
乘坐32路、43路或46路至烟台山医院站下车;
乘坐3路、6路、11路、17路、18路、45路、50路或61路至北极星钟表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