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0 15:31
冀中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河间市曙光西路,东临京开路(106国道),北靠朔黄铁路和沧保高速公路,占地面积18500平方米,始建于1956年。
冀中根据地处在平津、平汉、津浦路之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贺龙、聂荣臻、吕正操、杨成武等50余名将领都曾率部在此与日军进行英勇斗争,取得了辉煌战绩;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回民支队创建于此;被誉为平原歼敌“模范战斗”的“齐会歼灭战”发生于此。冀中根据地仅县、团级以上烈士就有108名,包括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第8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副司令员孔庆同等著名烈士。毛泽东主席评价冀中根据地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1956年,始建陵园,时称河间市烈士陵园。
1993年6月,扩建并更名为冀中烈士陵园,建有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260座有名烈士墓和镌刻着2921位烈士英名的烈士英名墙。
1999年4月,纪念馆正式开馆。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为纪念馆题写馆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为纪念馆和陵园题词。
2015年,冀中烈士陵园新建了695平方米烈士纪念广场1座,增加冀中革命区著名抗战人物雕像6座,并对烈士墓区及部分园内道路重新规划、绿化。
冀中烈士陵园采用仿古围墙和蘑菇石门柱,广场面积1500平方米,能容纳上千人开展活动,广场两侧栽有翠柏,南端是红白相兼石材建筑的无名烈士墓。在纪念馆与无名烈士墓之间的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高11米花岗岩饰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馆占地500平方米,展厅内各种实物、照片110余件,收集翻拍著名烈士墓、碑、亭照片100多张,撰写著名烈士小传50份,制作著名烈士生平展牌50幅。扩放冀中革命斗争历史的图片111幅。核定县团级职务的烈士98名,区营级职务烈士156名,馆内竖立冀中革命烈士英名录碑10通,完成了254名区营级以上革命烈士英名的镌刻和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烈士雕像的落成。灯光、音响设施齐全。园内栽培花木7000余株,铺植草坪600平方米。
冀中烈士陵园共载烈士2882名,展出的烈士事迹、遗像和画像有冀中八分区副司令员孔庆同,回民纵队司令员马本斋及其英雄的母亲——马母,晋察冀边区第五纵队参谋长赵维民,县委书记郭庭芝,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59旅政治部主任刘亚生,抗美援朝中牺牲被中央军委命名八勇士之一的李炳群等革命先烈。
冀中烈士陵园对于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冀中烈士陵园自1999年4月5日纪念馆开馆以来,共接待参观瞻仰的各界人士21万多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12万余人。曾经在冀中战斗、工作过的革命老前辈也专程从北京、天津等地前来参观瞻仰。外国友人新西兰作家瑞尔女士也来此参观瞻仰。原冀中军区创始人孟庆山之子孟通、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先后专程前来参观瞻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起到了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目的,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冀中抗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共同树立的历史丰碑,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冀中烈士陵园的建成,对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力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冀中烈士陵园是沧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沧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河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冀中烈士陵园被公布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4年10月23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冀中烈士陵园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
2020年9月1日,冀中烈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地址:河北省河间市曙光西路
交通:出租车
自驾:沿京开大街到曙光十字路口,西行800米路南。
2021年12月,河间市冀中烈士陵园被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授予“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