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隆起

更新时间:2023-12-23 18:30

内侧隆起,每侧又被纵行的界沟分为内、外侧两部分:内侧部位于正中沟与界沟之间,称为内侧隆起。在内侧隆起上,髓纹以下可见两个小三角区:靠内上方的为舌下神经三角,内隐舌下神经核;靠外下方的称迷走神经三角,内隐迷走神经背核。

解剖结构

1、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一个间隙,上接中脑导水管通第三脑室,下接脊髓中央管。底为菱形窝,室顶朝向小脑,形如帐篷。脑室向两侧扩展,为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其末端开口形成外侧孔,通向蛛网膜下腔。

第四脑室借其顶上的三个孔与蛛网膜下腔相交通,外侧孔位于脑桥小脑角处,内侧为绳状体,外侧为小脑。靠近菱形窝下角处的孔为正中孔,其下界为闩,脑室内的脑脊液向下经此三孔可直接通入蛛网膜下腔。

第四脑室底呈菱形,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呈三角形,尖向上,通向中脑导水管;中部宽,向外到达侧隐窝;下部亦呈三角形,尖向下,通封闭的中央管。中部表面有横行的纤维束称为髓纹,借此确定桥脑和延髓的分界。

髓纹以上靠外侧的浅凹为上凹,内侧的圆形隆起称为面丘,其深部有面神经绕过外展神经核。面丘以下连接内侧隆起,内侧隆起的外缘为界沟,它是三叉神经内侧的运动核和外侧感觉核的分界。

菱形窝最下端(第四脑室下角)形成三角形薄板称为闩,闩部的脑脊液动力学变化与颈髓空洞的形成关系密切。

2、舌下神经三角

在第四脑室菱形窝内侧隆起的下部,有1三角区域,叫舌下神经三角。此三角区内含有舌下神经核。有舌下神经自此核发出。

3、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背核是延髓内的副交感核。位于菱形窝迷走神经三角的深面,在舌下神经核的外侧。由核发出内脏运动纤维构成迷走神经的主要成分。

4、界沟

在舌的背面,有一向前开放的“V”字形的结构。以界沟为界把舌分为舌体与舌根两个部分。在界沟前方,有7~11个轮廓乳头,内含味蕾,故有味觉功能。

5、菱形窝

由脑桥与延髓背面组成,形成第四脑室底。窝的上部侧界是结合臂,下部的两侧界限是绳状体、楔束结节和薄束结节。窝底盖有薄层灰质,它与中央管、中脑水管的中央灰质是连续的。两侧角相当外侧隐窝。在上下角之间有一条纵行的正中沟,两侧与它平行的界沟把窝底分成内侧的运动区和外侧的感觉区。在窝的中部,有几条横行的纤维束位于脑室膜下方的灰质内,称为髓纹。髓纹将窝分为上、中、下三部:上、下部呈三角形,髓纹所占据的部位是一个带形区。在窝的上部,界沟与正中沟之间有纵行隆起,称为内侧隆起,其深部有内侧纵束等结构,接近髓纹处有一对圆形隆起,即面神经丘(是由面神经膝绕展神经核而成)。在界沟上端的外侧区,可看到蓝色斑点,称蓝斑,其内部含有带色素的神经细胞团。界沟在髓纹的上下部特别明显,呈凹状,称其为上凹和下凹。在窝的下部,界沟与正中沟之间,有向内下方的两条浅沟,将这里分为三个小三角区:内上方的称舌下神经三角,其深部有舌下神经核;中间的称灰翼或迷走神经三角,其深部有迷走神经背核;下外侧的三角近似带形,称最后区,富有血管和神经胶质。在整个界沟外侧的大三角区(包括髓纹上下部分),总称为前庭区,其深部有前庭神经核。前庭区的外侧角有小结节,称听结节,其深部有蜗神经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