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8 18:54
《内经学》是200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
版 次:1
字 数:623000
印刷时间:2004-9-1
纸 张:胶版纸
本书是在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由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供高等中院校中医专业七年制作用的教材。
本书在内容上改变了过去《以黄帝内经》原篇为章、节的局限,而从内经学的学术体系角度,选择学术思想特点突出、理念价值高、临床指导性强的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而分立章节,并第一次以《内经学》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材名称。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概论”,介绍内经学的概念、《黄帝内经》其书、内经学的学术体系以及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介绍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概况。
中篇名“《黄帝内经》的医学原理”,中心内容是讨论人体生命在各个阶段、各种状态下的表现及其发展规律。其中生命与人体、藏象部分,是言其“常”,疾病部分则从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病机以及疾病的传变与转归几方面,论其“变”。诊法部分讨论了诊病的原理与方法,论治部分介绍了论治理论、原则及各种治病方法,摄生与康复,则讨论养生的基本原则以及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上篇概论1
第一章内经学概说1
第一节内经学的概念1
一、《黄帝内经》及其在中医学的地位1
二、内经学的概念2
第二节内经学的学习方法4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4
二、学习方法4
三、主要参考书5
第二章《黄帝内经》的成书与流传8
第一节《内经》的成书8
一、《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8
二、《内经》书名的含义12
第二节《内经》的流传12
一、《内经》的流传12
二、《内经》的注家与注本14
第三章《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15
第一节《内经》学术体系的内涵15
一、系统结构15
二、理论内19
三、学术特征21
第二节《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24
一、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24
二、古代科学技术的渗透26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8
四、先秦诸子的作用30
第三节《内经》学术体系的发展32
一、《内经》学术体系的发展方式与特点32
二、发展展望33
第四章《黄帝内经》的历代研究36
第一节唐代以前36
第二节宋、金、元时期38
第三节明清两代40
第四节近现代44
中篇《黄帝内经》的医学原理47
第五章生命与人体47
第一节生命起源47
一、天地合气命之日人47
二、生之来谓之精48
三、天地万物莫贵于人49
经文辑要50
第二节人体生命的内涵51
一、生命三要素:精、气、神51
二、生命过程:生长壮老已53
经文辑要54
第三节人体生命特征56
一、神机气立56
二、生气通天57
三、形与神俱60
四、阴平阳秘61
经文辑要63
第四节人体结构65
一、人的形体结构65
二人体部位划分69
三、目为命门70
四、五脏者身之强71
经文辑要71
第六章藏象75
第一节藏象的概念与特点75
一、藏象的概念与内容75
二、藏象学说及其特点75
三、藏象学说的地位78
第二节心与小肠79
一、心主血,为生之本79
二、心藏神,为君主之官79
三、心位于胸中,外应虚里80
四、心充脉华面,在液为汗,开窍于舌及耳80
五、心主言,在志为喜,在声为笑80
六、小肠主受盛,泌别清浊81
附君火与相火81
经文辑要82
第三节肝与胆83
一、肝藏血,为罢极之本83
二、肝为将军之官,藏魂主谋虑84
三、肝主敷和,其气主升,性喜条达84
四、肝居胁下,充筋华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85
五、肝为语,在志为怒,在声为呼85
六、胆藏精汁,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十一脏取决于胆86
经文辑要86
第四节脾与胃87
一、脾藏营,为仓廪之本87
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其气主升87
三、脾舍意,在志为思88
四、脾不主时,孤脏以灌四旁88
五、脾位于腹部,充肌华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88
六、胃主受纳熟腐,为五脏六腑之海88
经文辑要89
第五节肺与大肠90
一、肺司呼吸,为气之本91
二、肺朝百脉,主治节91
三、肺舍魄,在志为忧91
四、肺气宣发,外合皮毛92
五、肺气肃降,通调水道92
六、肺位于胸中,开窍于鼻,在液为涕93
七、大肠主传道,魄门亦为五脏使93
经文辑要94
第六节肾与膀胱95
一、肾藏精舍志,为封藏之本95
二、肾司天癸,主生殖95
三、肾主作强,出伎巧96
四、肾为水脏,主津液97
五、肾精生髓,气通于脑97
六、肾位于腰部,充骨华发,开窍于耳及二阴97
七、膀胱藏津液,气化则能出98
经文辑要99
第七节心包、三焦100
一、心包与臣使之官100
二、三焦与水道100
经文辑要101
第八节脏腑关系102
一、十二脏相使贵贱102
二、脏腑藏泻,相反相成103
三、五脏相关,生克制化104
四、五脏表里左右相使105
经文辑要106
第九节奇恒之腑107
一、脑为髓海系目系107
二、胆为中精之府107
经文辑要108
第十节气108
一、气的概念108
二、气的性质109
三、气的作用110
四、气的分类111
五、营卫气血之阴阳离合113
六、营卫之气的运行与会合114
经文辑要116
第十一节精与神118
一、精的概念118
二、精血津液119
三、神的分类及其含义120
四、心主神明与五神脏122
五、精神关系123
经文辑要124
第十二节经络125
一、十二经脉标本125
二、三阴三阳开阖枢126
三、络脉127
四、奇经八脉128
五、气街131
经文辑要134
第七章疾病138
第一节疾病的概念138
一、疾病是异常的生命过程138
二、疾病可知139
三、疾病可防可治139
第二节病因140
一、《内经》的病因概念140
二、《内经》病因分类及其意义141
三、病因与病位、病性的关系141
四、生病起于过用142
五、九气为病143
经文辑要144
第三节发病145
一、邪气发病145
二、正气为本145
三、两虚相得146
四、失和为邪146
五、因加而发146
六、勇者气行怯者著病147
七、病发无常147
经文辑要148
第四节病机149
一、有无盛虚求其属149
二、气血以并,阴阳相倾151
三、脏腑病机151
四、经络病机153
五、精神病机155
六、气血病机157
七、阴阳病机160
八、病机十九条162
经文辑要165
第五节疾病传变与转归169
一、疾病传变方式169
二、疾病转归171
经文辑要172
第八章诊法175
第一节诊法原理175
一、以表知里175
二、以常衡变176
三、三才并察176
四、四诊合参177
五、审证求因177
六、胃气为本177
经文辑要178
第二节诊病方法179
一、诊病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79
二、诊病的方法180
经文辑要186
第三节断病方法188
一、病、证与病形、病能189
二、病证的命名与分类189
三、辨证审机求其属192
经文辑要193
第九章论治194
第一节治疗思想194
一、法天则地194
二、从容人事197
三、治求中和199
经文辑要200
第二节治疗原则201
一、早期治疗201
二、治病求本203
三、协调阴阳204
四、攻邪养正204
五、因势利导206
六、标本先后207
经文辑要208
第三节治疗大法210
一、寒热温清210
二、虚实补泻211
三、正反逆从211
四、表里异治212
经文辑要214
第四节药物疗法215
一、药性理论215
二、制方法度217
三、用药的理论与规范218
四、十三方220
经文辑要224
第五节针灸疗法227
一、针灸调经原理227
二、针灸调经原则229
三、针灸调经方法232
经文辑要237
第六节其他疗法243
一、砭石疗法243
二、情志疗法244
三、按摩导引245
四、饮食疗法245
五、醪药疗法246
六、手术疗法246
七、束指与牵引246
八、吹耳与刺鼻247
九、其他疗法247
经文辑要247
第十章摄生与康复250
第一节摄生250
一、摄生学说基础250
二、摄生原则255
三、摄生方法257
经文辑要260
第二节康复262
一、康复学说基础262
二、康复基本原则263
三、康复方法举隅265
经文辑要267
下篇《黄帝内经》的多学科思想269
第十一章《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269
第一节气-阴阳-五行269
一、气、阴阳、五行的内涵269
二、“气-阴阳-五行”模型在《内经》中的应用272
三、对“气-阴阳-五行”模型的认识273
第二节天人合一275
一、对“天”“人”的认识275
二、天人相应276
三、整体思维278
第三节取象比类280
一、取象比类的内涵与特征280
二、取象比类方法的运用281
第四节变易求和282
一、变易求和的涵义282
二、变易求和方法的运用283
第十二章《黄帝内经》的天文医学285
第一节《内经》天文历法学285
一、宇宙结构说285
二、天球宇宙观286
三、历法体系287
第二节《内经》的天文历法医学思想289
一、宇宙结构说的医学意义289
二、天球宇宙观的医学意义289
三、五运六气历法的医学意义291
第十三章《黄帝内经》的地理医学292
第一节《内经》的地理学内容与成就292
一、《内经》的地理学内容292
二、《内经》的地理学成就294
第二节《内经》地理学与医学297
一、地理与生理297
二、地理与病理298
三、地理与诊断300
四、地理与治疗300
五、因地养生301
第十四章《黄帝内经》的气象医学思想302
第一节《内经》的气象学内容与成就302
一、《内经》的古气象学内容302
二、《内经》在气象学上的成就与特色305
第二节《内经》的气象医学思想及其临床运用306
一、《内经》的气象医学思想306
二、《内经》气象医学思想的临床运用308
三、《内经》气象医学思想的学术意义309
第十五章《黄帝内经》的时间医学思想311
第一节《内经》反映的生命节律311
一、超年节律311
二、周年节律311
三、周月节律312
四、周日节律312
五、亚日节律312
第二节《内经》对生命活动节律形成的认识313
第三节《内经》对生命活动节律实质的认识314
一、阴阳消长变化314
二、气血盛衰变化314
三、脏腑经脉功能盛衰变化314
第四节《内经》时间医学思想的临床应用316
一、依时辨证316
二、立法与用药318
三、择时服药322
四、预测疾病323
五、养生保健323
第五节《内经》时问医学思想的意义及评价324
第十六章《黄帝内经》的体质医学325
第一节《内经》体质论及其特点325
第二节《内经》体质医学内容326
一、体质形成的因素326
二、体质的分类及其特点329
三、体质与疾病331
四、体质与诊断332
五、体质与治疗332
六、体质与摄生333
第十七章《黄帝内经》的心理医学思想335
第一节《内经》对心理活动的表述及其含义335
一、神335
二、五神338
三、七情340
第二节《内经》形神关系的基本观点341
一、形为神之体341
二、神为形之主342
三、形与神俱则成为人342
第三节《内经》脏腑藏神的理论观点343
一、脑与神的关系343
二、心主藏神与五脏藏神344
第四节《内经》心理医学思想的临床应用347
一、心理因素与发病347
二、心理与诊断348
三、心理与治疗349
第五节《内经》心理医学思想的意义及评价351
第十八章《黄帝内经》的社会医学思想353
第一节《内经》社会医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353
一、《内经》中的社会分期及医学源流说353
二、《内经》有关社会状况与人群疾病的记载355
三、《内经》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356
第二节《内经》社会医学的价值357
一、丰富了中医病因学理论357
二、完善了中医学防治理论359
三、构建了较完善的医学模式360
第十九章五运六气学说362
第一节《内经》运气学说的内容362
一、干支甲子363
二、五运367
三、六气371
四、运气同化378
第二节《内经》运气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382
一、五运理论的临床应用382
二、六气理论的临床应用386
三、运气变化与内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