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4 10:43
内蒙古农业大学(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MAU),简称“内农大”,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学校是原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山西医学院的兽医系合并建立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设置畜牧系和兽医系。
1958年,学校增设农学系。
1960年,学校建立农牧业机械化系、植物保护系;同年秋,改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
1963年,学校被列为华北地区重点高等农业院校。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1993年,学校成为自治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58年9月,内蒙古林学院在大兴安岭扎兰屯镇的扎兰屯林业学校校址筹建;同年11月,学校正式开学。
1960年7月,学校迁往呼和浩特市。
1966年秋,学校停止招生。
1971年,撤销内蒙古林学院,只保留林学系并入内蒙古农牧学院。
1978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原址恢复内蒙古林学院;同年12月,得到教育部批准。
1979年春,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林学系转回七七级林业专业一个班,并开始招生。
1999年3月,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学校成为原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同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3年,学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2013年05月,被授予了“雷锋大学”牌匾,这是中国首个“雷锋大学”称号。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1年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3年4月6日,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揭牌仪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
2023年6月16日,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成果转化领军机构,牵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成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
2023年10月20日上午,学校在第七会议室举行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高聚林与安东尼·比斯利教授签订聘任协议,聘任安东尼·比斯利教授为学校战略科学家、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名誉院长、草地碳汇国际联合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聘期为5年。10月28日,内蒙古农业大学钱学森沙产业学院正式成立。
2024年9月1日上午,内蒙古农业大学在新校区多功能报告厅举办资源与环境学院揭牌仪式暨新农业学科论坛证会。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24个院(部),开设本科专业107个(校本部92个)。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659人(校本部212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30人(校本部7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344人(校本部1134人)。1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全职聘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神农青年英才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3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5人次,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3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1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获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4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6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院士培养人选”1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7人、“草原英才”115人、草原英才团队42个;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8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人。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26个,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1个。在第五次学科评估中,1个学科获评“A”档,4个学科评为“B”档。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种;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41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自治区高校美育公共艺术教育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优质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和农业农村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1个。获批自治区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首批自治区级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0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6个、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5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7个专业引入校企联合办学机制。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3项,近三年,获批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64部,获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4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6项,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自治区级122项。
2019年,学校学生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自治区金奖3项、银奖5项。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全区竞赛本科组“优胜杯”,40项作品获奖。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获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沙产业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六届全国高校“联盟杯”互联网+虚拟仿真经营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获自治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6个奖项。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建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集成攻关大平台及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等)98个。获批建成科技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教育厅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39个 ,自治区领军人才团队2个,成立校级创新团队27个。
截至2023年11月,“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400余项,科研进账经费15.5亿元。获批包括优青、重点、重大项目课题、重点国合、联合基金等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2项,经费2.30亿元;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9项,经费2.66亿元;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持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0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成果奖75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奖30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600余篇,授权专利1326项。学校在乳酸菌、蒙古羊、蒙古马、蒙古牛、野骆驼、牧草、玉米、燕麦等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第一单位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38个,其中,以学校为第一技术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培育的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转化科技成果16项,转化进账经费6064万元。
2019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31项,科研经费总进账突破2.31亿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奖5项,作为合作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3项;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1项;组织申报专利43项,授权专利122项;获批自治区专利费用资助项目26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21项。
截止到2022年底,馆藏纸质文献1781059册,中外文期刊620种,电子图书145万册,电子期刊18430种。订购7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自建3个特色数据库,本地数据存储容量达360TB。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学报设有“动物科学与医学”、“生态环境科学”、“植物品种资源”、“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水利与土木工程”、“机电工程”、“林业工程”、“计算机及其应用”、“基础科学”等栏目。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1年版、2017版)收录;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华艺》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被《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畜牧兽医文摘》《中国粮食经济作物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等文摘刊物作为收录期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学报设有“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社会”、“哲学”、“法学”、“教育”、“德育”、“文化”、“历史”、“黉门文翰”以及学术争鸣、学术动态等栏目。学报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络数据库。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蒙古文版)是经内蒙古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内部资料。学报设有“畜牧学研究”“兽医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农学研究等栏目。
“十三五”以来,通过“校地企”合作,建设了10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68个特色产业基地与科技服务点。成立内蒙古种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心)、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中心,与正大、伊利、蒙牛、蒙草抗旱、金宇集团等企业签订100余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共建“敕勒川农博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学校长期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蒙古国生命科学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草原家畜系统可持续管理创新引智基地、“一带一路”中蒙高分子联合实验室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5个高校国际联盟,成立“中蒙现代农牧业教育科技创新与培训示范机制”。学校积极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蒙古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
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访学、学术交流200余人次,派出学生出国学习交流300余人次,国外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科研合作等活动的专家教授700余人次,培养了来自15个国家近500名来华留学生。2012年学校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多边和双边援外培训35期,累计培训来自60个国家的938名学员。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累计培训学员万余人次。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长期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蒙古国生命科学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草原家畜系统可持续管理创新引智基地、“一带一路”中蒙高分子联合实验室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5个高校国际联盟,成立“中蒙现代农牧业教育科技创新与培训示范机制”。学校积极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蒙古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
近五年,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访学、学术交流200余人次,派出学生出国学习交流300余人次,国外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科研合作等活动的专家教授700余人次,培养了来自15个国家近500名来华留学生。2012年学校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多边和双边援外培训35期,累计培训来自60个国家的938名学员。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累计培训学员万余人次。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校徽是学校的象征。
学校徽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粮仓代表“农”(其中“A”、“U”两个变形英文字母分别是“农业”、“大学”的英文缩写),下半部分的林带代表“林”。
学校徽章为题有毛泽东手书体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校名文字颜色为黄色;学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白色,校名文字颜色为红色。
学校校旗旗面为绿色长方形。旗面左侧正中为学校徽志,右侧上中下分别缀蒙古文、中文、英文校名。校名文字颜色为白色。蒙古文校名字体为竹体,中文校名字体为毛泽东手书体,英文校名字体为黑体。
团结、求实、博学、创新
学校校歌为续维国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校歌》。
歌词:在祖国北疆的草原青城里
一座美丽的校园桃李芬芳
这里有团结求实的优良校风
这里有博学创新的智慧之光
啊,内蒙古农业大学
为了那金色的憧憬和绿色的希望
广育英才,铸造内蒙古明天的辉煌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校级社团37个;截至2019年10月,学校开展了美育讲座、美育学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金马杯、大学生新年音乐会、迎新晚会、社团文化进公寓、社团文艺汇演、索伦歌艺术团展演、社团文化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艺术团、社团培训、妙笔剪影、摄影、绘画、书法、征文、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课外阅读等学生活动。
该校区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设置有动物科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非设计学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2009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新规划面积1217亩,规划建设校舍面积30多万平方米。位于呼和浩特学苑东街275号,共设有农学院、林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言学院6个学院,16个专业。
该校区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设有兽医学院、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沙漠治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
图书馆位于西校区,建筑呈环状,围绕着中间的蓝色水晶球。最上面写着图书馆的中文与蒙古文的字样。
理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原内蒙古林学院的基础课教学部。理学院楼也被称为西区主楼,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它的前面有一座喷泉。
生科楼位于新校区,是新校区的制高点,在这里有众多的专业实验室,可以接触到各种精密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