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4 15:57
内蒙古龙是一种发现于中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体长约3米左右,属于镰刀龙类,生存年代为晚白垩世。该属下目前仅有一种,即模式种杨氏内蒙古龙。内蒙古龙的发现增加了古生物学家对于镰刀龙类这一神秘类群的多样性的认识。内蒙古龙的脊椎骨具有气腔化构造,其较长的颈部与较短的尾部显示了它与窃蛋龙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特征的发现表明镰刀类与窃蛋龙类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一假说也得到了后续的很多系统发育分析的验证。
内蒙古龙的属名意义非常直接,以发现地命名。种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锺健院士。
目前有两件内蒙古龙的标本被报道。
正型标本:LH V0001,保存了部分脑颅,右侧齿骨的前端,大多数颈椎的椎体,一些中部和后部背椎,肩带骨骼,叉骨,两侧肱骨,左侧桡骨,两侧肠骨,左右的股骨和胫骨,左侧的第三和第四远端跗骨,左脚的大多数骨骼。中轴骨骼和左脚是关联的,其它骨骼不关联。
归入标本:LH V0008,一段愈合的荐椎,包含6枚椎体,与肠骨关联。
内蒙古龙具有以下鉴定特征组合与其它兽脚类相区分:近端尾椎的椎弓横突的下方具有一个圆形的凹窝。桡骨具有一个发达的二头肌结节,脚部的近端指节骨的根部非常发育。胫骨的腓骨脊非常长,长度超过了胫骨总长的一半。肠骨前髋臼突扭曲,使得外侧面朝向背侧。尾椎的两侧前关节突向两侧非常明显的侧伸。
2010年的一项有关镰刀龙类的系统学综述显示内蒙古龙的系统发育位置较铸镰龙,北票龙,阿拉善龙,二连龙等更为进步,但是较镰刀龙,懒爪龙等镰刀龙科成员更为原始。
2006年北美古脊椎动物年会发表了一项关于内蒙古龙前肢功能形态学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龙的前肢可以向前较大幅度的活动,且可以向两侧摆动一定的幅度。能够大幅度向前摆动的前肢表明内蒙古龙可能会使用前肢扒植物。
内蒙古龙的化石发表于2001年。虽然随着北票龙的发表,学术界对于镰刀龙类的系统发育位置有了一定新的认识,认为它属于虚骨龙类。然而古生物学家对于镰刀龙类与哪一支虚骨龙类亲缘关系最近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内蒙古龙的发现显示它与窃蛋龙类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如较长的颈部和愈合的尾综骨。因此内蒙古龙的发现支持了镰刀龙类与窃蛋龙类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后续发表的基于大数据矩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镰刀龙类是与廓羽盗龙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外类群,而窃蛋龙类是最基干的廓羽盗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