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工作模式

更新时间:2022-10-14 08:09

Bowlby认为在个体和依恋对象的实际交往中形成了个体和依恋对象之间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IWMs),它是对早期依恋经验的内部表征。内部工作模式最初是基于年幼儿童对依恋对象的行为的预期而建立的,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儿童自身、依恋对象、对各种关系经验的解释,以及如何与他人交往的决策规则等内容极为广泛的表征。内部工作模式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一个是依恋对象,指的是当婴儿需要时看护者是否是可得的、敏感的和有反应的;另一个是婴儿自身,指的是婴儿认为自我是否有价值或值得关爱和看护

1.内容与结构

依恋安全感通过儿童不断发展的有关社会的心理表征(内部工作模式)影响着心理发展。借鉴于Craik对心理模型的描绘和经典的客体关系理论,Bowlby将内部工作模式描述为一种动态的表征结构,它来自于关系经验并且影响儿童对依恋对象的反应性(Bretherton&MunhoUand,1999)。他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工作模式会成为一种解释性的过滤器,儿童(和成人)按照与先前经验和期望相一致的方式来重新建构对新经验和新关系的理解。当儿童在选择新同伴以并产生行为时,都是按照符合早期依恋关系的那种方式进行的,而这又反过来证实了那些预期(Thompson,2004)。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工作模式搭建了一座桥梁,将婴儿早先体验到的不同养育方式与信念、期望的发展联系起来,这些期望与信念又影响到后续的亲密关系中的活动(Bretherton&MunhoUand,1999)。但Bowbly的内部工作模式的概念不是一个确切的理论结构,它缺乏指导和限制理论应用所需要的特异性。Hinde ( 1988)也指出,内部工作模式的概念更多的被用做一个概念性的隐喻,而不是特定的认知结构。也皆因于此,对内部工作模式的探索大多停留于理论思辨及构想方面。

2.测量方法

对于依恋的测量普遍在两种水平上进行。一种是基于行为的,经典的陌生情境程序,考察婴儿和学步儿对依恋对象保持亲近的行为策略。另一种是在表征水平的,以访谈为基础的测量方法。成人依恋访谈就是一种推测成人在婴儿期的陌生情境依恋模式的方法,要求个人叙述和反省儿时与依恋有关的关系和经验,考察话语的连贯和一致性。

随着对这两种经典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再创造,研究者针对己有语言能力的被试,如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已经开发出了内部工作模式的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基于半投射陈述法,考察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对不同材料的反应。这些测量方法基于这样的假设:与依恋有关的图画或故事能够唤起或诱发与依恋相关的活动,儿童对此的反应会投射出他们自己与依恋体验有关的情感和信念,也就是说这个心理表征会反映或代表儿童的依恋组织。心理表征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引出来,比如分离测试,家庭照片,家庭图画,聚焦依恋的玩偶游戏程序,依恋故事补足任务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