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田英弘

更新时间:2024-04-26 09:54

冈田英弘(1931年1月—2017年5月25日),日本著名历史学家。

人物生平

1931年1月,出生在日本东京市。

1950年,入东京大学文学部学习东洋史专业,

1953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同年担任该校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教。

1955年,转入国际基督教大学任助教,

1957年,因研究《满文老档》获日本学士院奖

1959年和1963年,分别获得美国霍卜莱特、德意志研究协会奖学金,先后赴波士顿大学远东苏联研究所留学和波恩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1966年,出任东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助教并兼任东洋文库研究员。

1968年,任波士顿大学语言文学系客座副教授,教授蒙古语言。

1973年,升任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所教授,

1974年,兼任该校评议员,此后曾多次出任该职。

1975年2月,被任命为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所运营委员会委贝,

1979年3月,出任该所所长事务代理,同年4月被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聘为辅助研究人员。

1980年至1987年间曾两次对中国进行学术访问。

1992年,参加在蒙古举行的第6届国际蒙古学学者会议。

1993年3月,退休。冈田英弘在40年的科研生涯中,著述甚丰。

2017年5月25日,日本历史学者冈田英弘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6岁。

个人作品

冈田英弘一生研究满蒙历史,尤为注重分析与思考游牧民族建立政权的历史。

其著作包括了《世界史的诞生》、《历史是什么》、《从蒙古到大清》等。

史学观点

在其名作《世界史的诞生》中,冈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诸多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和地中海文明具有“历史”的概念,其特征是具有线性时间观、文字技术、历史因果律等基本要素。中国的历史观源于司马迁《史记》,围绕着稳定、不变的王朝正统展开;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观源于希罗多德的《历史》,建基于希腊-波斯战争衍生出的正/邪冲突对立图式。

在冈田看来,中国与地中海之外的历史,只能在与前两种史观的“对抗”中得以建立。他在《世界史的诞生》中,提出以蒙元“世界帝国”为重心的世界史框架,指出蒙古在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性,为思考东西之间的历史脉络提出了新的视角。

冈田的史学可以说常有大胆之论。他治学上受到20世纪初怀疑日本建国神话的“蔑视派”疑古思潮影响,主张在历史研究中注重批判精神。但另一方面,其研究也富有争议,一方面是他提出的分析框架过于宏大而具野心,对中国历史的诸多判断也为不少学者所质疑;另一方面,则是有人指出冈田在学术之外,冷战背景下的政治右翼身份,这使围绕其学术研究的讨论常常带有政治交锋色彩。冈田进入中国学界视野,其语境也正是近年围绕着“新清史”的一系列争论。后者的领军人物欧立德(Mark Elliott),就曾在日本交流时受到过冈田在满蒙研究上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