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8 15:28
再发新星是一类曾被人类观测到多次爆发的新星,属于激变变星。再发新星与经典新星一样,它们在爆发中向太空抛出的一层物质可以被利用分光设备探测到,而矮新星没有表现出这种行为。再发新星在银河系中的分布与新星相似,有向银心方向集聚的趋向,同属于盘星族。
再发新星约每隔几十至上百年年爆发一次,其爆发时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度变幅为7~9等,小于一般新星的变幅(超过9个星等);但爆发之前,再发新星的光度通常比新星强,绝对目视星等约2~3等(新星只有约4~5等)。再发新星的光变曲线页与经典新星的十分相似,人们只有在观察到一颗新星出现几次爆发时才能确定其为再发新星。再发新星每次爆发释放10~10J的能量,约抛射出10太阳质量(约2×10t)的物质,较经典新星损失的质量少。
再发新星的爆发一般发生于一些热简并矮星的深层大气内:矮星通过吸积过程在其赤道及周围形成一个富氢壳,不断累积的吸积能及收缩能使该气壳的温度逐渐升高至临界值,使其中开始剧烈的热核反应,并以热核逃逸的形式释放能量,光度剧增。最终,外层气壳在爆发中被抛向星际空间,而内层大气则向内收缩、光度降低,使恒星回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观测发现,当再发新星的光度降到极微弱时,仍不时有较小规模的爆发活动。
世界上已观测到超过10颗再发新星,它们分为至少两种类型:
有证据表明所有经典新星都是再发新星。如果新星只爆发一次,以银河系每年出现25颗新星计算,银河系诞生以来大约应有2×1011颗恒星经历了新星爆发,这跟银河系恒星总数相当。但大多数恒星质量较小,演化缓慢,还不可能演变成新星,只有在每颗新星重新爆发很多次的情况下,才能与平均每年出现的新星数目相符。经典新星可能是爆发周期很长的再发新星,因此只观测到一次爆发。
再发新星很难说有什么周期,而且各颗再发新星也都不一样。短的只有几年,如蛇夫座的V1195再发新星,曾在1956和1959年两次爆发,但近几十年来却“沉默不语”了。猎户座的V529已是三度爆发了,时间分别是1667年、1740年和1894年。都已经爆发过四五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