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9 11:40
该书多以三言两语为一则,从树、石、水、山的具体画法,到笔墨、设色技巧,用绢用纸方法,从立意、托喻到“三远”、四时,并置杂陈。全篇缺少条理,使人有难见系统、语焉不详之感。但既有前人的经验总结,又有自己的实践所得,言法度又倡土气,加以黄氏自作成就之高,故颇得后人珍重,甚至在明末流行山水画南北宗论之后,被视为“真南宗衣钵”(《书画书录解题》)。
《写山水诀》提出“画亦有风水存焉”,松树喻君子、杂树喻小人,然此之见亦并非凡画皆当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纯讲技法,所倡“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鄙“画工之流”,以“去邪、甜、俗、赖”为“作画大要”;都显见对人品、意趣的重视,这也是文人画与院画的显著区别,为后人所重并非无因,明清画家对“邪、甜、俗、赖”阐发尤多。黄公望并非只求“逸墨”,他引吴融诗“良工善得丹青理”,云“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虽未诠释“理”之为何,而全卷所侧重者却在画法,其义可明。他从人之多宗董源、李成二家出发,分析二人不同,以董石“麻皮皴”、“矾头”,李成画坡脚以数层取湿厚、惜墨如金为代表,皆深得其要。由于黄公望一生留意模写,对虞山、三泖、富春之胜领略尤多,故所论山水树石画法,均出于长期实践,所言笔墨要点,亦是真切体会。其中如“石看三面”,“方多圆少”,“小树大树,一偃一仰,向背浓淡,各不可相犯”,“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等,均值得重视;至如用藤黄水浸入墨笔以求石之自然润色,间用螺青入墨,先以淡墨相积,再用焦墨、浓墨等用墨、用色之法,更是重要的经验之谈。
宋代的山水画创作论,以郭熙、韩拙为代表,前者的理论被后人看作山水画“北宗”的代表,后者则是典型的画院派,元人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亦近院体。《画山水诀》虽短而杂,却因持论有异,加以黄公望是南宗画的主要代表,故颇为后人所重。黄公望固然讲法度,但他又说“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古人作画胸次宽阔,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画法尽矣”。较之只讲法度、规行矩步来确实较为通达,其寥寥数语的风格亦与南宗禅的崇尚简约相近。当然,如“糊突其笔”、“水笔不动”等语,亦因言之不详而令人费解。
《写山水诀》始见于《辍耕录》,共三十二则。《书画传习录》仅录九则,《画学心印》转录自前书,亦为九则,名为《山水树石论》。《六如画谱》为十九则,中杂郭熙七则、宋迪一则,实十一则。《画论丛刊》本据《辍耕录》,亦三十二则,《中国画类类编》与之同。新刊本有《中国画论丛书》本,马采标点注释,与《绘宗十二忌》合刊(邓以蛰标点注释),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