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间谍

更新时间:2022-01-10 11:25

军事间谍是间谍的一种,即为运用各种方式侦查目标国家军事机密,将情报内容回报委派国家的特殊职业人员。依据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机密情报,作为国家和军队制定方针、政策、作战计划提供。

历史沿革

由于,军事间谍其危害国家的严重性,甚至能影响国家安全,足以操控军事胜败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使这种侦察方式得到迅速发展,多数国家皆有此一特殊的专责单位,遴选各种人才,投入大量经费,采用先进技术器材,广泛从事谍报活动,从事搜集相关情报收集与反制工作。

案件实例

费尔小姐案件

英国1962年曝光的费尔小姐案件曾经轰动朝野。费尔小姐是一个51岁的老处女,在英国情报系统中央办公室担任要职。她的同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铁杆反共分子临到老了,竟然会“晚节不保”,中了苏联人的“糖衣炮弹”,栽到了一个双料特务的手里。

南斯拉夫驻英大使馆新闻顾问贝扎克是铁托的小游击队员,又经过克格勃10年训练,是一个34岁的英俊男人。当克格勃要他集中力量对在英国政府任职的妇女下手后,他很快瞄准了费尔小姐。

在一次宴会上,贝扎克结识了这位老处女,他投其所好,大谈文学和音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使费尔小姐非常高兴。接着他频繁地邀请她赴宴会,看演出,相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艺术知音,友谊不断加深。他使用欲擒故纵、忽冷忽热的手腕,使老处女很快成了他的感情俘虏。他看火候到了,便真诚地向费尔表达他的爱。费尔小姐开始感到吃惊和怀疑,想不到年过半百,心已旱如枯井,还会有迟来的爱情。贝扎克巧如舌簧,使她相信,她具有寻常女子没有的精神力量和魅力,同她在一起,感到精神生活得到净化和升华,并介绍了他的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和反苏联亲西方的政治立场,终于使得费尔小姐投入他的怀抱。

有了这种如胶似漆的关系,她就再也不想自己是政府情报官员,而贝扎克是外国大使馆官员,只当他是一个男人,一个永远爱她的男人了。这种盲目的爱使她“情令智昏”,把他当成自己生命不可割的组成部分。从她那里,贝扎克得到许多重要军事情报。当英国反间谍机构破获此案后,费尔小姐被判入狱,而贝扎克却利用外交豁免权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安然回国了。

对于军事间谍,世界各国都一般处以死刑。

莫里斯案件

莫里斯·戴让是戴高乐二战时的老战友,在戴高乐执政时期是法国驻苏大使。他一到莫斯科,克格勃就盯上了他。他们不仅在他的住处安了窃听器,而且派两个特务以司机、保姆的身份在大使馆工作。特务发现,戴让虽年过半百,但非常好色,针对这种情况,克格勃报请赫鲁晓夫批准,制定了一个堪称色情战役的周密计划。因为这条大鱼太重要了,可以通过他影响法国对苏政策,甚至成为苏联在法国的代理人。这场色情战役,克格勃先后投入了一百多名训练有素的女特务和其他方面的美女,甚至连著名的文艺界演员、歌星也上了征服戴让的战场,一批莫斯科地下妓女也戴罪立功,协同作战。好色的法国大使终于落入圈套,当他有一天正在与一个女特务搞得难分难舍的时候,假冒丈夫突然冲了进来,把戴让痛揍了一通,声称告到法院,让他名声扫地。戴让万般无奈,只好向克格勃高级官员求助,结局可想而知。戴让为克格勃提供了大量军事经济情报。后来由于参与此次行动的一个克格勃特务叛逃到英国,将此事说了出来,英国通报给法国,戴高乐立即把戴让召回国。这是冷战时期,克格勃策划组织实施的最大规模的美人计。

出色代表

整个一战期间,德国军情系统被誉为最杰出的间谍的既不是美貌急智的哈丽,也不是统领间谍学校和多个情报站的博士小姐埃尔斯贝特·施拉格米勒,而是17号特务——巴龙·施卢加。他从事间谍活动的时间不但长久,而且至死没有被敌人发现,死后若干年还不为人所知。这应该部分归功于他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据说连对德国参谋总部情报处来说,他都有点神秘。情报处从来不知道他的情报来源,不知道他另外还有些什么活动,甚至不知道他住在巴黎用的是真名字还是假名字。他首次引起德国参谋部的注意是在1866年,他向陆军参谋总长赫尔穆特·康特·冯·毛奇提供了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序列情报和奥地利军队中比较重要的指挥官的传略。靠他和另一位间谍的情报,毛奇只用了七个星期就打败了奥地利。这件事也唤起了毛奇对情报处的重视,因而进一步把根据紧急情况成立的情报处改为常设机构,并直接由他自己管辖。 这时巴龙·奥古斯特·施卢加才25岁,是个帅气、有教养、有贵族气质的人物。他出生于匈牙利的兹索尔纳(今捷克斯洛伐克日利纳),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念过书,参加过奥地利步兵团,在1859年的马让塔战役和索尔费里纳战役中表现“非常勇敢”。但是他在1863年借口要结婚并经营自己的地产而辞了职。不久,他投考奥地利军官学校,得到了该校的毕业证书。这显然能使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打进奥军司令部,获得他后来向柏林提供的情报。施卢加在1866年战争之后到巴黎,在普法战争前向普鲁士驻巴黎武官提供情报。参谋总部情报处给他取的代号是“17号特务”。 从1870年战争结束,到1914年战争开始的40年和平时期中,参谋总部情报处基本上把施卢加打入了冷官。情报处每年仍然只同他谈一次话,这样的目的和结果是使他不被人怀疑。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向德国军队提供了一份间谍史上跻身最有分量情报行列的关于在法国进行战争动员的第五天里部分军队部署的情报。这份情报为德国在后来必然发生的事变中打败法国军队的反攻起了关键作用。但一开始德国的指挥官还是不敢利用施卢加的情报,这让做出了很多努力的施卢加非常失望。纵观间谍史我们可以发现,固然有许多间谍是为了酬劳,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那些出色的间谍,他们从事间谍活动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他这时已经73岁高龄,遭受了这个重大打击后他的健康急速恶化,所以回到德国休养了一段时间。但过了不久,他又回到巴黎继续为德国效力,一直坚持到他去世的前一年。 他利用法国和瑞士之间边境控制的漏洞,每隔两天送回一次报告;这些报告常常在48小时之内就到达大本营设在德国西南部,隔着边界与瑞士的巴塞尔遥遥相望的南方情报搜集站。他的情报得到很高的重视,当时的陆军参谋总长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坚持亲自看他的报告,不仅把它们当作参考情报(这些情报只说明部分情况),更把它们当作决定性的情报来看待。1916年3月5日施卢加在发出最后一份报告后回到德国,在大本营领取了退休金,一年以后便死了。他的上级认为他是“间谍史上空前杰出的间谍”。

总体上说,“间谍史上空前杰出的间谍”的嘉许来自于以下这些方面:首先就个人来说,他极其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情报事业。从情报活动在德国还并不被重视的时候,他就投入于此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功,而情报工作一直坚持到老迈苍苍,基本是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选择是个人选择,是个人对情报工作的热爱。其次他的情报工作基本上是十分成功的,他获取了许多有重大价值的情报,比如刚开始的奥地利战争中的军队资料和后来一战伊始法国对军队的布置。他在把握法国政治、经济形势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方面具有非凡的能力,每次都能送出异常准确的情报。再者,施卢加老练,智慧,具有非常高水平的间谍能力和素质。和哈丽不同,他善于掩藏自己的身份,从事情报时间长久最后也得以善终,这点在间谍中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这位最成功的间谍也有许多遗憾。比如他所获取的那份分量最大的情报,并没有发挥所想象的巨大作用,因为德国的指挥官还是不清楚法国是否实施这个计划。再比如,他在法国获取情报期间,情报来源是立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法国国防部的工作人员,因而不能及时报告法国高级当局最及时的决策观点。他比较明显的错误是在1915年法国准备开战时不但未能及时报告,更是刻意忽略其可能开战的各种现象,从而对当时的德国统帅的战略判断有一定的误导。

重点对象

哪些人更应警惕被策反利用?

留学生、高校师生、军事发烧友、军工企业国防科研单位人员、年轻网友等。据国家安全机关统计,以上人员容易被境外间谍机构策反,可能会被利用。

防范处理

发现间谍怎么办?

拨打举报电话:1233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