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8 21:29
农业物流(Agriculture logistics)是指以农业生产为核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也就是使运输、储藏、加工、装卸、包装、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农业物流、农村物流、农产品物流三个概念中,农业物流的外延最大,可以包括后两者,也可以把“三农”领域的物流统称为农业物流。它分为生产、供应、销售等类型物流,建立现代物流具有很广泛的现实意义。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一定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
农业物流主要是生产性物流;农村物流是指维持农民本身生存、生产的生活、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物流指农产品销售。
根据农业物流的管理形式不同,可以将农业物流分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农业销售物流。
为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村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物流。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籽(种苗、种畜、种禽)、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地膜、农机具以及农业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等,包括电力资源和水利资源。
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管理到收获整个过程所形成的物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种(植)养(殖)物流,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等;二是管理物流,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包括除草、用药、施肥、浇水、整枝等,或动物的喂养、微生物培养等所形成的物流;三是收获物流,即为了回收生产所得而形成的物流,包括农产品采收、脱粒、晾晒、整理、包装、堆放或动物捕捉等所形成的物流。
我国农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产量不稳定,农产品品质差异很大。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包括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
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的特点在于:
·易腐性。农业产品一般都是生鲜易腐产品,商品寿命期短,保鲜困难;
·笨重性。农产品的单位价值较小,数量品种较多;
·品质差异大。由于对自然条件的可控力不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即使按统一标准生产的农业产品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的价格在一年、一个季节,甚至是一天之内也可能有频繁、大幅度的变动。以上农产品特性给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均增加了难度。
一、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
中国农业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产前准备、产中管理、产后加工、商业流通和最终消费等五个大的环节。如果把这五个环节作为整体来看,就形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即中国农业生产产业链。
在中国农业生产链状结构的各环节和节点中,农业物流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它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和水平。
二、农业物流的范畴与分类
长期以来,农业的产出物——农产品一直是农业生产经营和物流的关注焦点,并有直观地将农业物流等同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包装、运输、储存和装卸的理解,这种理解无论是从物流对象还是物流服务的范畴上,都远远不能反映出中国农业物流的全貌,因为忽视了农业投入物——农业生产资料的相关物流。
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农业物流应该包括两大类: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
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是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是以农业生产投入物为对象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生产与物流规划、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形成的物流,根据农产品的分类又包括: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和林业产品物流。
农业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对农业生产资料与产出物及其相关服务和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全过程。它包含两个物流流体对象——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沟通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根据农业生产过程的主要阶段和物质转化,农业物流应分为四种类型:
1、农业产前物流。农业产前物流与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农业生产资料准备直接相关,它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产前准备,也涉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
2、农业生产物流。农业生产物流是在农产品种养殖活动直到农产品产出过程中,因生产要素配置和运用而形成的物流。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式为主,所以一般农业生产物流的地域有限,物流单一,流量较小。
3、农产品流通物流。农产品流通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由于农产品本身特质,以及产销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所以对农产品物流规划、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个物流过程是目前农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关键环节。
4、农业废弃物物流。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直到消费过程中,会有废弃物、无用物和可回收物生成,对它们的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物流活动就是农业废弃物物流。
农业废弃物物流的流量大小、处理成本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物流规划水平;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特性,有必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目前农业废弃物生成数量较大,但重视不够。
三、中国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
1、农业物流涉及面广量大。农业物流的流体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的产出物,基本涵盖了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林业等,物流节点多,结构复杂。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用生产资料的产销供需量庞大,仅化肥一项,2002年我国化肥消费量达4339万吨(纯养分),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3,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的首位。目前中国用于生活消费的农产品主要以鲜食鲜销形式为主,在分散的产销地之间要满足消费在不同时空上需求,使得中国农业物流面临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挑战;现在中国用于生活消费的农产品商品转化比例相对较低,但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纺织和化工业也在我国工业结构占有重要地位。
2、农业物流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由于流体——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生化特性使得它有别于一般物流的流体,所以农业物流系统及储运条件、技术手段、流通加工和包装方式都具有独立性,而农业物流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也具有专属性。因此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农业物流所需投入大,发展慢。
3、保值是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核心。由于中国农业物流的发展水平较低,每年农产品在物流和流通环节的损耗巨大,因此农业物流的流体与载体等其它要素如何匹配?如何运用物流技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有效保值?这是当前比农业物流增值更为重要的核心问题,减少农产品物流和流通损失应该放在与农业生产等同重要的地位。
四、中国农业物流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由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以及生产的季节性与常年性消费需求之间的对立,造成了中国农产品供需的时空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只有做到农产品保值,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进而才可能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
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思想意识的影响广泛,而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形成农业物流完整的行业体系框架。农业物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物流理论探讨的严重匮乏。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引导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配置,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产业效益,需要有现代农业物流理论指导。中国农业流通和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农业物流的基础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我们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增产上全力以赴,但物流保鲜技术、物流加工和冷链建设等后续物流环节的基础投入明显不足。对比中美两国的农业投资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薄弱的农业物流现状和过去数量型农业生产投资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物流在基础投入方面的长期欠帐使得高额物流损耗一时难以根本扭转。以果蔬产品为例,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越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损失总值近 800亿元。损失率为25%~30%,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这与发达国家5%以下的果蔬损失率相比,差距很大。
另一方面,2003年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了装备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2倍。从2003年1-11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34.9亿元,同比增长37.1%;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52%。从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良好,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9.30%,行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国食品行业比重38.3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和规模在食品各中类行业中比重最大,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加大了农产品转化力度。
3、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农业物流流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是与农业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农业物流信息体系既包括农业市场信息,也包括农业物流的资源信息,而现在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业物流信息体统所能提供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
2003年菜价上涨,谁能告诉农民2004年种什么?2004年蔬菜种植面积会不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引起菜价再次下跌?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体系。
4、农业物流成本偏高
目前中国的农业物流成本比较高,而且不稳定,其中有物流利润和运输成本因素,但更多的是物流环境的影响,由于路况不良的时间成本,交通秩序中不当现象无形中增加的物流成本(例如设卡收费等)。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基础农业物流利润下降,而在途损耗和不合理物流环境成本显得十分突出。
多数长途贩运的农产品是以初级形态为主,农产品物流结构中,低附加值产品居多,以农产品的主要物流形式公路运输为例,对于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收费标准相同,但两者价值和利润却相差悬殊,这就是业内呼吁建立农产品物流 “绿色通道”的原因所在。500毫升蒙牛奶的超市售价2.8元/包,其中运费要占10%,更不要说低值低毛利的初级农产品了。
发展农业物流有利于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从入世后的形势分析,国内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大都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基本丧失了商业竞争优势。我国如果组织进口高质量低价格的农产品,会对一些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及其农民产生不利影响,农民卖粮难的现象将日益加剧,解决农村社会经济矛盾的难度必将逐步加大;而如果勉强坚持收购国内低质高价农产品,城市居民的消费矛盾必然突出,国家财政也吃不消。可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及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导致的物流不畅、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低劣等落后现状,必将使农村陷于严重的经济恐慌。而改变这种现状的应急措施和长远战略,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建立科学的农业物流体系。 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是建设和完善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生产粗放,劳动生产率低下,专业化水平不高,优质产品少,市场化程度不够,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其原因是中国农业缺乏高效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物流体系的确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才能果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
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是促进农民重视农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驱动力。我国广大农村一直是“重生产,轻核算”。农民为能获取经济效益,往往只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却忽视了物流中潜在的利润。物流不仅具有在企业生产、供应和产品销售领域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价值,同时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推动企业经营的价值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意义。许多国家把物流称之为“降低成本的宝库”,是“第三个利润的源泉”。随着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已经从城市工商业管理中认识到了农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发展物流及加强物流管理,来推动农产品市场流通和经济繁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建立现代农业物流,可以大大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如何使农业减少风险,赢得更多的利润,是农业生产者棘手的问题。此时物流管理在抗御风险方面的作用被广泛关注。例如,种子公司将承担种子发芽不齐的风险、农药公司将承担农药不能发挥作用的风险(在我国可能表现为承担假药的风险)、仓储公司将承担鲜活产品的储藏风险、农产品贸易公司将承担市场风险即价格变动的风险等等,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风险的部分转移。通过农业物流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者与其材料的供应商、农产品的加工商和销售商形成战略联盟,使众多农民、农业中小企业形成集约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
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建立,可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理论上农业物流体系的创建,在实践中却主要体现为在农村建立物流产业,它属于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商品流通企业。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经济发展和物流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密切,物流产业在我国就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建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物流体系,或对目前存在于我国农村的相互独立的具有物流特征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支农企业的发展。
一、国家政策的合理导向 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业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业物流,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农业物流业的发展,确立农业物流的合法地位,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将建立农业物流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尽快研究制定构建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另外,农业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国家对农产品市场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调控中非常重要,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效调控农用物资、农副产品,引导农业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物流市场的开发与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制造宽松适度的环境,保障市场运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一体化运行格局。
二、合理规划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
从宏观、系统化角度规划农业物流基础的建设,国家在这方面应有所控制,现在一些所谓的物流园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就是因为对物流服务需求量预测存在偏差,没有根据生产力发展程度去建设上述设施。物流基地要以(苗、畜)改良为依托,全面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按照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采收。农业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根据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交通运输、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农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农业物流园区的选址,切忌在城市中心地带建设,而应尽可能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运便捷的地方。物流园区的投资,主要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政府主要负责物流园区的规划、征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别是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农业物流中心原则上应根据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情况,在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农业物流基础的大中城市边缘地区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的新业态,它们统一组织货源,进行检验检疫、整理清洗、分检包装,根据定单要求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完成农产品从“田间” 到“餐桌”的全程服务,具有安全、高效、便利的特点。
三、改造和利用现有的农业物流资源
在发展农业物流中必须改造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可把它们改造成第三方物流公司或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甚至还进行农产品加工的公司,这对于解决目前中国农业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传统储运企业的转轨。要以客户为中心,降低客户成本。现在消费市场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传统储运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逐步被集约化、系统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首先,通过高品质的运输配送、信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努力实现客户的“零库存”,从而减少客户资金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等各项费用,优化客户的资金流配置和生产决策。其次,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施,根据产品和消费的多样化趋势和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按不同用途、要求改造现有储运设施,建设新的现代化储运设施,改变过去设施单一、功能单一的状况。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立或自己独立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根据对市场、客户、地区等情况的分析与研究,组织专家论证、规划,建立跨区域、跨国界的物流组织网络,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内在功能,为企业物流市场的扩展和服务业务的延伸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大力推广先进物流技术。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2、粮食系统购销储运企业的发展。粮食流通具有量大、点多、面广、生化特性强的特点,目前我国粮食购销储运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环境都难以达到“现代物流”的要求,因此,要想实现粮食购销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必须从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对已建成的粮食仓储设施,如浅圆仓等,应进行技术设施的配套,包括配备粮情监测、谷物冷却、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设备,使其尽早地发挥效用。粮食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四散”上,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适度提高集装箱运粮的比重。粮食加工环节应调整布局、重组资产,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的生产设备,研制和引进先进的设备,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在软件开发方面,企业自身要注重引进先进的粮食物流技术,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如在粮食储藏方面的物理及生态储粮方法、硅藻土杀虫剂、气控储粮方法等;在粮食运输方面,发挥集装箱运粮的优越性,扩大适用范围,建立包、散、集装箱共存互补的粮食运输系统;以及粮食加工增值方面的有关技术和成果。
四、实现供应链管理下供销社运作模式的构想
实现供应链管理,把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农业,可以消除或转移农业上的部分风险。发展连锁经营不仅是流通业的变革,而且对我国农产品和农资生产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从实践看,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和流通的对接,减少物流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壮大市场主体,提高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秩序,保证农产品和农资的质量。
1、采取分购联销的方式,销售农产品。农产品的销售除基层专业社销售之外,一般由市乡综合性联合社发挥系统优势,集中力量销售。合作经济体系的经营工作无论是销售还是购买,都采取预购的方式,有很强的计划性,可以减少库存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在销售和购买中,代表农业生产者利用规模大的优势,在市场中取得较高的谈判地位和优势价格,同时统一组织协调农产品生产者的活动,减少体系内部在价格上的内耗。合作社把利益的一部分让渡给农产品生产者。合作社还可以利用规模优势进行流通加工,实现价值增值。目前合作社需要进行农产品专用仓库的投资,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合理规划物流系统,兴办部分流通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甚至贴上条形码,以利于分配、营销,实现信息共享。
2、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购买者以签订的合同契约来安排生产或物流,可消除许多无效流物活动,同时为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提供一个好的开端。订单农业通过合同把购销双方连接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并按合同完成各自的生产和物流活动。
发展订单农业的几种形式:一是自己依据市场需求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二是与农业科研单位联合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自己提供运输、储存配送农资等方面的物流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三是与专业批发市场联合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市场发展订单农业。
第一,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政府推动不是政府包办,而是为物流发展创造一种环境,加速物流业的发展。在农业物流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有必要加大推动力度。但政府各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围绕一个总的目标去推动,而不是政出多门,扯皮不断。如制订农业物流的总体规划,安排农业物流设施建设,加大物流人才培养,积极制订业物流标准,大力培育农业物流服务商,出台农业物流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
第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统筹考虑,农业物流的四大板块一体化运作。四大板块构成了农业物流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以有先有后,有重有轻,不一定齐头并进。
第三,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鼓励商贸系统、粮食系统、供销社系统、邮政系统成立农业物流公司,扶植民营资本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
农业物流还应进行适当分工,建立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以供销社、邮政物流、专业协会、经纪人为核心,实施多元化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管理;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主导,培育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以其自营与加盟的网络为核心,实施日用品供应链多元化管理;以粮食、林业、供销社、民营商贩为核心,实施农业回收物资供应链管理。
第四,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确保食品安全。据测算,加工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90%是物流成本,食品流通产业管理、技术、效率的90%取决于物流。我国应尽早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改变冷链物流技术落后、损耗大、安全事故不断的问题。
第五,设立农业物流发展财政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粮食储备物流系统和全国重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与标准体系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应急物流等示范工程;农业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农产品加工增值与检测系统建设;农业物流人才培育与国际交流。
第六,改造粮食物流系统。要根据产地与销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进出口的需要,建设战略储备库与市场调节库。要强化粮食物流过程中的加工增值服务,培养粮食物流公司,加大粮油批发市场的改造与功能的提升。
第七,建立农产品应急物流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物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涉及保证人生存所必需的各类食品的供应,不仅要有一个储备系统,还要有一个跨地区灵敏的调拨系统,以及多种运输方式与物流公司一起运作的物流系统。
第八,建设农业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四大国有银行对农业物流的金融支持应当予以明确;农信社主要从事小额与短期贷款业务,这与农业物流的金融要求不符,要有所改变;农业物流需要保险业的参与,农业保险业亟待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