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体系

更新时间:2021-11-24 20:16

在农民生产和市民消费的中间区域,是一块国民经济的黑暗大陆,可称为农产品流通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当下,流通决定生产,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没有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快速的物流道路,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利益增长和新农村建设。

发展

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务部、财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 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知明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地方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纳入试点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19、19109 元,2000-2010年间,其复合增速分别为10.1%、11.8%。《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为,截止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在7%以上。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约为16亿吨(不计木材),较2005年增长29.6%,高出同期总产量增速12.3个百分点。而2010年中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24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78%;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672个,成交总额1.61万亿元,其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979个,成交额1.39万亿元;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693个,成交额0.22万亿元。同年,中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4.0113万家,商品销售总额5893.96亿元。

流通体系

就是用现代高新技术武装,采取现代组织方式,服务农产品全球流通的重要平台,以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涉及市场和信息、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农产品加工、包装和经营,以及市场检测和检疫等系列问题为己任,是农产品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的统一体。

构建原则

自愿联合原则。农产品市场的繁荣,转移了一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流通领域,形成了由运销专户、农民经纪人、中介流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 城镇职业零售商贩以及季节性、临时性的农民运销队伍组成的市场流通大军,加上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监控等,使农产品流通体系主体繁多。而要使农产品流通体系能够顺畅运行,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遵循自愿联合原则,在共同的目标下互助互利,相互依存。

利益平衡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核心。利益分配关系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内部各企业、经销商等环节之间的联系纽带,能否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决定着流通体系的顺畅程度。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各个参与主体只有在经营活动的某个水平上达到诱因和贡献的平衡,才能发生、发展和壮大。

构建思路

规范和健全的市场体系是现代流通的载体。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以规范健全的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应建立纵横交错的农产品市场网络:货物的集散,按产销流程、集散序列有序进行。在集货方面,有初级市场、中心市场和终点市场;在散货方面,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按成交方式分,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经济成份分,有国营商场、合作商场、股份联营商场和私人商场。

形式多样的市场流通主体是现代流通的基础。参与农产品市场流通活动的个人和组织都是市场主体,其实力和发育水平是农产品市场整体功能发挥的关键。流通市场主体包括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他们是农产品市场顺畅运行、市场机制运作所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系统。

农产品信息流通体系和政府进行调控是现代流通的重要平台和保障。在信息网络化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对于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体系可以较好地调和或解决人的多元化、广泛性需求与交易方式落后之间的矛盾。将市场延展到每个家庭、每个消费者的身边和案头,在商品交易已经采用信息网络手段的今天,必须以不断发展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作支撑。

构建框架

农产品流通体系构架从整个农产品流通的角度,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来研究农户与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与市场、市场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

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就是建立一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市场。国内外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内涵是:国际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顺畅地传递到国内,按照市场规律、遵循国际贸易准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按照国际贸易规范培育、开放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流通主体。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带动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组织创新。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国有内外贸企业和供销合作社仍是重要的农产品流通主体,要引导它们与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保持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做大做强农业流通贸易龙头企业。凭借龙头企业自身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庞大的营销网络、方便快捷的信息系统,依靠对市场的超前预测与把握,依托品牌优势,主动出击寻找国内外订单,然后,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模生产,或以“订单形式”与农民签订合同,派出技术人员组织指导农民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生产,并对质量实施全程监控。

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流通在其运行过程中具有环节众多、信息量大的特点。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农产品交易渠道和方式。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的支持、服务、监督与调控作用对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十分重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把农产品流通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并且作为公益事业来发展,采取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为农产品流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监管机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为企业、农户提供准确信息,并为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学习机制和预警机制,具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整体运行框架见图2。

信任机制。农产品流通体系内主体之间相互信任对于农产品顺利流通具有重要意义。信任机制的建立与否是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农产品流通体系本身也就是一个系统,系统之间的元素相互交换信息和能量,系统单元的最佳决策是相互信任,而不是欺骗。

利益协调机制。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各主体为了得到利润而参与其中,因此利益协调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公平和公正。在体系的发展中保证各参与者都能获得报酬,体现出投入与产出的明显关系。但是流通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实施合理的企业化管理,让各主体都能在系统内发挥作用。

保障机制。在流通体系中,对实力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或者是农户,政府和有关监督部门要提供扶持,提供有利的保障措施。另外流通体系中的合作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合作能顺利开展。

学习机制。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成相当于一个集群的构成,在集群中必然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因此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学习机制,是指在体系内各个主体包括组织、群体和个人之间,以及体系内各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的渠道、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学习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集体学习机制的建立。体系内成员可以通过学习机制,吸收其他成员的知识来增加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预警机制。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保障其顺利的进行,就要建立预警机制,为流通体系提供保障。在流通的主体或者是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够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挥政府和监控部门的职能以及流通体系内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来达到保持流通体系顺畅流通的目的。

存在问题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有就是农产品流通成本高、信息不灵和产销衔接不畅。针对这些问题,为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组织化程度,我们主要围绕冷链建设、加工配送、产销对接和信息引导等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商务部已经把冷链系统作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我向大家介绍一组数据。在发达国家,食品和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率达到80%-90%,中国只有10%左右,差距相当大。中国的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在25%左右,在美国只有2%到3%,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我们每年农产品的损耗至少700亿元人民币,还有人测算是1000亿。中国有7亿多农民,相当于每个农民100元钱。如果把损耗降低下来,农民人均就能增收100元。所以,商务部把冷藏、冷冻、冷链运输这方面作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

第二,加强产销衔接。发达国家把这个叫订单农业,就是我吃什么,你卖什么,我卖什么,他就产什么,没有产不出来的,只有卖不出去的。美国订单比例占80%左右,马来西亚也达60%。这些超市和市场与农业合作社签订一个合同,明确水果和蔬菜的品种和价格,稳定供销关系。中国在这方面比例还是很低,通过订单合同销售的农产品还不足15%。所以,我们想在产销衔接上、订单农业上、农超对接上加大力度,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超市与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我们搞了一些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物美、家家悦、家乐福和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反映,实施农超对接后,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15%,超市的售价下降15%,既促进了农民增收,也有利于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国家当然要鼓励。

第三,提高组织化程度。中国农产品流通还是“千家万户”、“千军万马”地分散进行,而国外是靠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中国也有合作社,但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一些地方搞了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吸收进来,加工后再配送到商场、超市,这些对于解决产销衔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支持批发市场建立可追溯系统,配备电子交易卡,就可以跟踪产品从哪儿来,批发到哪儿去了,将品种、价格等信息存入档案。如果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所以,通过支持冷链运输、产销衔接、组织化程度,质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将有利于搞活农产品流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