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3 22:44

冠(拼音:guān、gu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其古字形像用手把帽子戴在头上,本义是帽子。古代的冠是一种装饰,用来束发,带冠表示礼貌。冠由帽子又引申为形状像帽子的或在顶部的东西。以上义读guān。冠又读guàn,用作动词,意思是戴帽。帽子戴在头上,处于人体最高处,故引申为第一位、第一名等。

文字源流

会意字。战国时期战国文字开始出现。战国文字作图1,上部从(mào)、下部从元。冃就是帽子,旁边下垂的两笔,表示帽边下垂的绑带,“元”表示人的头,即戴帽子的部位。这个字形也由篆文(图2)继承,只是两边下垂的笔画已不与中间的笔画连结,而减省成覆盖形状的“冂”形,同时在“元”字右下加“寸”字。“”应是人手的象形,手腕处的一横(楷书中变作点)是后加的装饰性笔画,所以“冠”字中的“寸”与独立的“寸”字不同。小篆的“冠”字就像用手把帽子戴在头上。到了汉代隶书中,“冠”字由秦代篆文的写法演变而成。楷书的写法是由汉代隶书的写法演变而成。

“冠”的本义就是帽子,“冠”是一种可以把头发梳理起来的东西,是帽子的总称。在古代,男女都是蓄长发的。因此,在男子、女子未成年之时,头发都是披发或束于耳侧。到成年的那一天,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女子十五岁行成人礼而束笄。“冠”既然是成人之礼,那么“冠”自然也就成了男子成年的代称,例如《汉书·叙传下》中所记载的:“贾生矫矫,弱冠登朝。”古人的帽子除了冠之外,还有“冕”“弁”等。

冠是戴于头顶的饰物,因此位居高处,于是就有了“冠军”“……之冠”这样的说法,表示居于首位、领先的意思。而形似冠、位于头顶的东西也被称之为冠,例如“鸡冠”“树冠”“桂冠”,等等。“冠”又用作动词,表示戴帽子,读作guàn。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冖部】古丸切(guān)

絭也。所以絭发,弁冕之总名也。从冂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从寸。

【注释】①豢:徐锴《说文解字击传》:“豢音卷,卷束也。②所以句:徐灝《说文段注笺》:“古之冠者,以笄(jī,簪子)贯发而巾覆之,故日所以豢鬓也。”④元:徐锴《说文解字击传》:“取其在首,故从元。”⑤法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尉缭子》:“天子玄冠玄缨,诸侯素冠素缨,大夫以下,练(白绢)冠练缨。”

说文解字注

“絭也”注:叠韵为训。

“所㠯絭发”注:絭者,纕臂绳之名,所㠯约束褎者也。冠以约束发,故曰絭发,引伸为凡覆盖之偁。

“弁冕之总名也”注:析言之,冕、弁、冠三者异制;浑言之,则冕、弁亦冠也。

“从冖元”注:会意。元犹首也。

“元亦声”注:古丸切,十四部。

“冠有法制”注:谓尊卑异服。

“故从寸”注:古凡法度之字,多从寸者。

(说明:粗体字为《说文解字》原文部分)

广韵

古丸切,平桓见 ‖元声元3部(guān)

冠,首饰。《说文》曰:“絭也,所以絭发,弁冕之总名也。”亦姓,《风俗通》云:“古贤者鶡冠子之后。”又音灌。

古玩切,去换见 ‖元声元3部(guàn)

冠,冠束。《白虎通》曰:“男子幼娶必冠,女子幼嫁必笄。”又姓,《列仙传》有仙人冠先。又音官。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冖部】 冠;部外笔画:7

(guān)《唐韵》《集韵》《韵会》古丸切。《正韵》沽欢切。并音官。《说文》:絭也,所以絭发。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谓冠为元服。《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发也。《释名》:冠,贯也,所以贯韬发也。《后汉·舆服志》:上古穴居野处,衣毛冒皮。后世圣人见鸟兽有冠角𩑞胡,遂制冠冕缨緌。

又姓。《风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后。

(guàn)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玩切。官去声。《礼·曲礼》:二十曰弱冠。《冠仪》:冠者,礼之始也。故圣王重冠。《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韵会》:男子二十加冠曰冠。

又为众之首曰冠。《前汉·魏相丙吉传赞》: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史记·灌夫传》:夫名冠三军。

又姓。《韵会》:列仙传有仙人冠先。

又叶俱伦切,音麇。张紘《枕箴》:瓌材允丽,惟淑惟珍。安安文枕,式彼弁冠。

又《韵补》叶居员切。眷平声。刘歆《孟母赞》: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又叶扃县切。音睊。苏辙《燕山诗》:丹子号无策,亦数游侠冠。玉帛非足云:女子罹蹈践。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冖”扁、窄,“元、寸”大、宽。“冖”居上居中。“元”从左、下包围“寸”;“元”的两横上短下长,右端都抵竖中线,下横在横中线,乚(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弯钩段的钩部超出“冖”右端;“寸”的横笔在横中线上侧,与“元”的第二横持平,末笔点从竖中线右侧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