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3-09 13:55
冠锈病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好侵染其它地上器官。夏孢子堆叶两面生,初为黄色橙褐色疱斑,而且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桔黄色粉末状夏孢子堆。严重时病斑汇合至病叶枯死。生长后期,衰老叶片背面出现黑褐色稍隆起的丘斑,即病菌的冬孢子堆。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好侵染其它地上器官。夏孢子堆叶两面生,初为黄色橙褐色疱斑,而且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桔黄色粉末状夏孢子堆。严重时病斑汇合至病叶枯死。生长后期,衰老叶片背面出现黑褐色稍隆起的丘斑,即病菌的冬孢子堆。
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的禾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 Corda)。国外文献报道,至少发现12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为害不同种属的禾本科植物。分布遍及各大洲。夏孢子堆叶两面生椭圆形、长条形,1.2-2.0毫米0.8-1.2毫米。夏孢子球形,宽椭圆形,卵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6-21.3微米×18-25微米,壁厚1-1.5微米,有细剌,有芽孔6-8个,散生;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寄主表皮不破裂。冬孢子棒形,双胞,栗褐色,顶端有3-10个指状突起,上宽,下较细,分隔处缢缩不明显,大小为13-24微米×30-67微米。柄短而色淡。病菌的转主寄主为鼠李属(Rhamnus)植物,冠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不必有转主寄主存在。
冰草属、剪股颖属、看麦娘属、燕麦草属、燕麦属、雀麦属、拂子茅属、单蕊草属(Cinna)、发草属、披碱草属、羊茅属、甜茅属、赖草属、绒毛草属、黑麦草属、虉草属、早熟禾属、雀稗属、三毛草属(Trisetum)等的若干种均可被冠锈病侵染。发生规律 病菌以夏孢子在病残组织上越冬,或在温暖地区以菌丝体和夏孢子在生长中的植株上越冬。次年,夏孢子重复发生和侵染新株。冬孢子不易萌发,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各种逆境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分布遍及各大洲。
1.使用抗病类型 根据本地情况,选育或引进抗病的种属、品种等,这是最可行和经济的防治方法。不同基因型禾草往往对某些锈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由国外或外地引入的抗病材料,应先试种,视其在当地表现,再决定是否大面积种植。目前,我国禾草抗锈育种工作尚待开展。2.科学施肥 根据当地土壤分析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务求土壤中磷、钾元素有足够水平,不宜过施速效氮肥。3.合理排灌 播种细致平整土地;不在低洼易涝处建立草地和草坪;及时排涝,防止植株表面经常存在液态水。不在傍晚灌溉,尽可能在清早及上午灌水,以便入夜时禾草地上部分已干燥。这些措施目的是减少孢子在液态水膜中萌发和侵染的机率。4.草地卫生 发病较重草地应适当提早刈割,以减少菌源,并且不宜留种。刈草时尽可能降低刈茬高度,减少病原菌残留量。5.药物防治 对草坪及科研等地块,可适时喷药防治,发病期内每7-10天施药一次。可选用以下药物:萎锈灵、氧化萎锈灵、防线酮、粉锈宁、福美双、代森锌、百菌清、吡锈灵、叶锈敌、麦锈灵、甲基托布津等。刈草后喷药效果显著提高。用药量及浓度应认真参考所购药品的说明书进.
冠锈病
黑麦草冠锈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在我国发生也很普遍。此病菌能侵染几十种禾本科植物,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上表现明显的差异。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害叶鞘、秆和穗。初期病斑为淡黄色小点,渐变成黄至橙褐色的突起,表皮破裂后露出橘黄色粉状物。后期在叶片的背面产生黑褐色的略隆起的突出物。
⒈选用抗锈品种,宽叶型多年生四倍体黑麦草如巴莫特拉、特特隆内、阿门达、特尔利,窄叶型多年生四倍体黑麦草鲁伊、阿端克等品种都有很强的抗性。
⒉采种草场发病始期可用25%粉锈宁、25%羟锈宁或20%敌锈钠1000倍液喷雾。用25%粉锈宁或2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按每100千克200克药量拌种效果也较好。
⒊建立混生草场,如黑麦草和三叶草按种子量的7:3播种,既能促进生长,又能减少病害造成的小麦锈病 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病斑中为很多单细胞的夏孢子,称夏孢子堆。它们是由侵入到小麦植株内的菌丝体上产生的。小麦锈病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了产生夏孢子外,还产生其他类型的孢子,最多的可产生5种孢子,但仍以夏孢子危害严重。夏孢子侵害和蔓延得很快,它从侵入新植株到产生出新的夏孢子只需8~12天。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小麦锈病有3种:一为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寄生的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和穗上,夏孢子堆小,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虚线状,鲜黄色。该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和淮北等地的冬麦区。另一种为小麦秆锈病,是由禾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夏孢子堆红褐色,长椭圆形,散生,不排列成条。该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生活史中有2个寄主,一为小麦,在其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害另一类植物,即小檗或十大功劳的叶片上,在其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后锈孢子又再侵害到小麦上,进行新的循环。但这5种孢子中,对小麦危害最重的仍是夏孢子。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第3种为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圆形或近圆形,桔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