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1-05 20:03
冬瓜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冬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瓜类的叶片、瓜蔓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病原为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Pass.) Ell. et halst.),属半知菌亚门、葫芦科真菌。分生孢子盘初为埋生,红褐色,后突破表皮。呈黑褐色。分生孢子梗圆筒状,无色, 单胞,大小(20-25)微米×(2.5-3.0)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形,大小(14-20)微米×(5.0-6.0)微米。萌发产生芽管1-2根,顶端生附着胞,附着胞暗色,近圆形。主要危害黄瓜、西瓜甜瓜、冬瓜、丝瓜、瓠瓜、节瓜等葫芦科作物,是瓜类的常发重要病害。
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的发病温度10-30℃;最适宜的发病环境,温度为22-27℃,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座果期到采收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7天。孢子在4-30℃间均可萌发,低于相对湿度54%则抑制病害发生。
苗期染病,子叶边缘产生淡褐色稍凹陷病斑,半圆形或椭圆形,外围常具黄褐色晕圈,后期病部长出红褐色至黑褐色点状胶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害发展到茎基部,引起镒缩,使折倒枯死。
叶片染病,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小点,扩大后病斑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边缘红褐色;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形成不规则形大病斑,病部长出小黑点,使叶片千枯,潮湿时叶面生出粉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斑易破裂穿孔。
瓜蔓和叶柄染病,产生黄褐色长条形病斑,稍凹陷,发展后病斑环绕茎蔓和叶柄,可造成叶片或植株病部以上枯死,高温高湿时表面生粉红色黏稠物。
果实染病,产生初呈水浸状、扩大后为黄褐色椭圆形病斑,稍回陷,病部长出小黑点,高温高湿时病部表面生粉红色黏稠物,病部后期开裂。
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未发育成的分生孢子盘)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在越冬器官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反溅或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先侵染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经潜育后出现病斑,遇有雨水,在受害部位的分生孢子盘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带病种子发芽后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发病。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冬瓜炭疽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6-9月。年度间梅雨期间闷热多雨、夏天闷热多雷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入秋晩、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大水大肥浇施、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发病初期可选用25%拢总好(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3.5%必绿喹啉铜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敌菌灵400-500倍液,或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8液,或6惠生(腈菌唑+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好意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间隔7-10天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