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士筰

更新时间:2024-05-13 03:19

冯士筰,1937年3月8日出生于天津,物理海洋和环境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浙江海洋大学名誉校长。

人物经历

1937年3月8日,冯士筰出生于天津。

1953年—1956年,就读于天津耀华中学

1958年—196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2年,分配到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长、海洋环境学院院长、副校长。

1984年,参与建立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动力学实验室。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4月,出任浙江海洋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冯士筰与合作者提出了超浅海风暴潮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型;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风暴潮专题。提出了一种拉格朗日余流和长期物质输运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以拉氏时均速度的最低阶近似—物质输运速度来体现浅海环流速度基本场的新理论框架,导出了浅海潮生—风生—热盐环流基本方程组,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长期输运方程。与合作者提出的新型长期输运方程式已用于美国Chesapeake湾时均盐度场以及富营养化问题和渤海营养盐、初级生产问题等的模拟和预测建立的斜压浅海环流方程组应用于渤海、黄海、东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和机制研究。

截至2020年5月,冯士筰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

人才培养

冯士筰认为:大学教育应是“体育为本,德育为魂,智育为器,美育点睛。”只有具备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才可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他认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他常教导大一新生考试时不要怕不及格,不要怕留级。因为留级并不是坏事,只能说明自己的知识学得不牢固。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必要事事争第一,只要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学到知识是根本,其他都是次要的。

冯士筰出版国家重点教材《海洋科学导论》。

1974年,冯士筰在山东海洋学院任教期间,开设了《风暴潮》专业课。

冯士筰是中国环境海洋学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带头人,他注意团结形成坚强的研究集体,注重培养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他为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和推荐了一批海洋人才:长江学者孙军、天津市特聘教授魏皓、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赵亮、兼职教授鹿有余、客座教授郭新宇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冯士筰的祖父在清末明初时就开始教书,家里从祖父起四代都在教书。

人物评价

冯士筰是中国风暴潮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评)

冯士筰为中国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冯士筰生品德高尚、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挑战自我、自强不息。(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评)

冯士筰孜孜不倦,将半个世纪投身于海洋科学研究;他恪守师道,为学生们授业解惑。(清华大学校友网评)

人物影响

冯士筰将其学术文集《冯士筰文集》和《学海兰舟》捐赠给天津科技大学校图书馆和海洋与环境学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