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21:5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的骨干力量。共分4个纵队。1937年8月,阎锡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在太原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杜春沂任总队长,薄一波任政治委员,牛佩琮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大队,12个中队,共1500余人。部队政工干部绝大多数为共产党员担任。11月初扩编,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旅,简称决死第一纵队,鲁应麟任纵队长,下辖三个总队、九个大队。后陆续组建游击第一、第二、第三团,保安第五、第六团。1940年1月,决死第一纵队在沁源纳入八路军序列,仍保留决死第一纵队番号,薄一波任纵队长兼政治委员,刘珮琮任副纵队长,颜天明任参谋长,王鹤峰任政治部主任。6月,决死第一纵队组建太岳军区第二、第三军分区。1941年1月,兼太岳军区。8月,编入太岳纵队,改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旅。1938年1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总队改编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纵队,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旅,简称决死第二纵队。陈清华任纵队长,张文昂任政治委员,艾子谦任参谋长,韩钧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四、第五、第六总队。7月至8月,决死第二纵队扩编到12个团。1939年夏,部队整编为第四、第五、第六、第十五团和游击第三团。1940年初,决死第二纵队在沁源纳入八路军序列,保留决死第二纵队番号,隶属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韩钧任纵队长,张文昂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团。11月,决死第二纵队编入晋西北军区序列,并兼第八军分区。1942年,决死第二纵队下辖部队编为两个支队,隶属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1937年9月,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十团改编为决死第三总队。李冠军任总队长,戎子和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1月,董天知任政治部主任。年底,决死第三总队转移至晋南曲沃县地区。1938年1月,决死第三总队改编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三旅,简称决死第三纵队。陈光斗任纵队长,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总队。1939年底,决死第三纵队发展到六个团。受晋西事变影响,决死第三纵队内部反动军官发动叛乱,有三个多团被内部反动军官带走,同时被捕、被俘党员干部和政工干部150余人。余部一部分前往屯留西北松交一带,靠拢决死第一纵队;另一部分在高平以东地区集结,于1940年3月重新整编为新的决死第三纵队,戎子和任司令员,董天知任政治委员,李寿轩任副司令员,刘昌义任参谋长,车敏瞧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12月,决死第三纵队兼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保留番号。抗战胜利后,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938年1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正式组建,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旅,简称决死第四纵队。梁浩任纵队长,雷任民任政治委员,马骥任参谋长,刘玉衡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总队。随后又组建游击第六团、第七团。7月,第四纵队改编为独立第七旅和独立第二○三旅,决死第四纵队番号形式上取消,但中共决死第四纵队党委仍然存在,故部队一直延称决死第四纵队。1939年晋西事变发生,决死第四纵队主动逮捕了纵队中的反共顽固分子,并迅速向岚县普明一带转移。1940年1月,恢复决死第四纵队番号,雷任民任纵队长兼政治委员,王金任参谋长,刘玉衡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三十五团和教导营。2月,改属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11月,决死第四纵队编入晋西北军区序列,与一二○师独立第一旅共同组建晋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