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论

更新时间:2022-08-25 13:49

决策论是研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如何选取最好或满意方案的学科。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一般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三类。确定型决策又分为静态确定型决策和动态确定型决策两种;不确定型决策分为静态不确定型决策和动态不确定型决策两种。风险型和不确定型等决策问题,都是随机型决策问题。随机型决策的基本特点是后果的不确定性和后果的效用表示。如果决策者采用的策略和依据的客观条件(简称状态)是不确定的,作出某种决策所出现的后果又将会是不确定的,后果的这种不确定性是随机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之一。此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确定各种后果的效用,效用是对后果价值的定量分析。

简述

决策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A·瓦尔德奠基的统计决策理论。决策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主观概率、贝叶斯分析方法、效用函数等)和更早期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1961年,美国学者H·赖法与R·0·施莱弗的《应用统计决策理论》一书的出版,使决策论具备了学科分支的雏形。1966年,美国学者R·霍华德在文献《决策分析:应用决策理论》中,明确地将决策分析作为决策理论的应用分支。现代决策理论与行为科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军事科学等有关学科交叉发展,其内容已远远超出这些经典文献所包含的内容了。

决策论与对策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决策论中,决策者面对的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有不确定性,往往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统计规律性)。而对策论中,决策者面对的是一个活的对手,他会不断变化自己的策略,甚至会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他还会对自己的行动意图时时保密,所以在对策问题中,决策者只能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稳中求胜,或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基本概念

1.决策:国际上对决策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基本上分为两派。即狭义决策和广义决策。狭义决策认为决策就式做决定,单纯强调最终结果;广义决策认为将管理过程的行为都纳入决策范畴,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

2.决策要素:决策要素是指对决策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些主要因素。

3.决策目标: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状态,工作能力的目标。

4.决策准则 决策判断的标准,备选方案的有效性度量。

5.决策属性 决策方案的性能、质量参数、特征和约束,如技术指标、重量、年龄、声誉等,用于评价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和水平。

分类

决策论可分为传统决策理论(或称古典决策理论)和现代决策理论两种。

传统决策理论

也称“古典决策理论”。这种理论的出发点是把人视为绝对理性的人,他在决策时,遵循的是最大化的原则。所谓最大化原则,就是对影响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取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确定和选择实施方案。如考虑企业经营方式时,要求人,财、物的消耗是最小的,所取得的产量、产值和实现的利润要求是最大的。由此可见,传统决策理论是建立在绝对的逻辑推理基础上的,这是一种封闭式的决策模型。

现代决策理论

应用

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问题,也就是决策问题。所谓的决策(decision)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从多种不同的方案t|l选择某个确定的行动方案.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和国家在各种活动中都会遇到许多需要做出决策的问题。具体地讲,像企业生产计划的制订及经营方案的选择问题;一个投资者选择什么样的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及时问多少?出行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和行驶路线?体育比赛时选择什么样的排兵布阵策略?一个国家的年度计划制订、军事、外交活动的决策等问题。要解决这一类问题,就是决策论(decision theory)要研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