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0 14:04
冼星海大街在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有一条用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大街──冼星海大街。1998年10月7日,阿拉木图市长发出市长令,决定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重新命名为冼星海大街
冼星海于1943年从莫斯科辗转到达阿拉木图,艰难困苦之余在这里度过了他40岁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两年半时间,受到当地同行的救济和帮助,为纪念这段友谊和铭记哈萨克人对中国人的救助,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命名了冼星海大街,成为中哈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
冼星海大街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同拜卡达莫夫街并行。拜卡达莫夫是哈萨克斯坦的著名音乐家,当年这位异国的同行曾向流落他乡的冼星海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艰难岁月里结下了深厚友情。 冼星海纪念碑竖立在冼星海大街和加加林大街交汇处。
1998年7月,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同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拉木图一起为冼星海故居纪念牌揭幕。江泽民亲笔为冼星海故居题词:“忆星海,黄河涛声萦回于耳;访邻邦,友谊之花绚丽夺目”。
流落到阿拉木图
1940年,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辗转流落到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府阿拉木图。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贫病交加,当地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一家收留了他。
冼星海是中国伟大的作曲家,《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等大量抗日爱国歌曲的曲作者,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他是怎么来到哈萨克斯坦的呢?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如何度过的?音乐家生平的这一段空白,在改革开放以前,连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也不知详情。
拜卡达莫夫的收留
拜卡达莫夫收留了贫病交加的冼星海
冼星海旧居并不在冼星海大街上,但也相距不远。房屋主人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的父亲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是当年收留冼星海的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娃告诉了我们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故事。
1940年,冼星海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到莫斯科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和配乐。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侵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辗转流落到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府阿拉木图。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贫病交加。一次音乐会曲终人散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见到怀抱小提琴的冼星海。
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介绍说,父亲接来冼星海的时候是1942年12月,是冼星海最艰难的时候,而当时的苏联也比较困难。父亲是在音乐厅遇到冼星海的,当时是寒冷的12月,冼星海连大衣都没有。父亲看出冼星海状态极为不佳,就把他领回家里。拜卡达莫夫一家收留了冼星海。当时家里分到的面包非常少,但我们把冼星海当做家里一个成员,和他共同分享有限的食品。
后人无法想像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偶遇冼星海那一刻的情景。冼星海不会说俄语,只会说汉语和法语。拜卡达莫夫在邂逅冼星海的第一面就决定收留对方,几乎没有考虑这个中国人在家里寄住多长时间。是出于拜卡达莫夫的悲悯情怀和善良心地,抑或出于音乐家和音乐家之间惺惺相惜的传奇,总之,冼星海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冼星海在拜卡达莫夫家寄住,尽管语言不通,冼星海还是经常给4岁的拜卡达莫娃吹口琴,拉小提琴。如果交流还不方便,冼星海就用纸笔写写画画。大家生活虽苦,但其乐融融。一次房东家两个小孩都患上了麻疹,冼星海不忍连累拜卡达莫夫一家过着清苦的日子,上街去变卖自己的手表和薄风衣。结果被骗,钱物两空。
直到冼星海病逝才知道他是中国音乐家
就这样度过了1943年。这段时间,冼星海继续奋发工作,创作了哈萨克题材的英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和22首哈萨克民歌。拜卡达莫夫看重冼星海的音乐天才,把他推荐到新成立的科斯塔纳音乐馆做音乐指导。1944年初,冼星海离开了拜卡达莫夫一家,离开了阿拉木图,前往科斯塔纳。后来,冼星海在巡回演出时患肺炎,1945年10月31日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说,我父亲并不知道带到家里来的是谁。当时冼星海用的名字是黄训。冼星海离世后,父亲从莫斯科的报纸上看到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的消息,上面写着“冼星海又名黄训”,才知道自己接到家里来的中国音乐家黄训,就是冼星海。
冼星海离开拜卡达莫夫家之前,意识到自己健康状况很差,预感来日无多。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介绍说,冼星海将要离开阿拉木图的时候,非常忧伤。他请求我们家人将来一定要找到他3岁的女儿冼妮娜,向女儿讲述他最后的情况。
在冼星海逝世以后,我们家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官方的途径和冼星海的家人联系。但中苏关系不正常的时期延续了二三十年,我们一直没有得到答复。上世纪80年代才得到消息。中国得知了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经历,了解到哈萨克斯坦人民曾以宽阔的胸怀接纳帮助过冼星海。
半个世纪后
半个世纪后音乐家的女儿在阿拉木图相聚
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和冼妮娜见面是在1998年。冼星海故居揭牌仪式的时候,冼妮娜应邀到阿拉木图参加仪式。老一辈音乐家冼星海和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都已离世,半个世纪后,音乐家的女儿带着父辈遗留的友谊相见。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我们虽然并不认识,但是我到机场接冼妮娜的时候,我们同时互相凭感觉认出了对方。”拜卡达莫娃和妮娜一直保持通讯的联系。
1944年3月19日,冼星海在科斯塔纳音乐馆竣工典礼这天,组织了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场音乐会。
在科斯塔纳市剧场举办的阿曼盖尔德纪念音乐会上,冼星海创作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获得极大成功。冼星海用音乐形式再现了哈萨克斯坦的民族英雄,台上台下掌声雷动。当地领导激动地跑上台和冼星海拥抱。
时隔44年,1998年10月7日,中国大使馆在中国阿拉木图中央音乐厅举办“纪念冼星海中国音乐会”。黄河大合唱等作品雄浑的旋律在冼星海生活过的地方响起,在场的许多听众是第一次知道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经历,也是第一次听到中国音乐。
曾坐在冼星海膝上听他吹口琴的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承袭父业,任过音乐学院副院长,现已退休。绿阴中的旧居用铁网格隔开杂草,珍存着老一辈音乐家使用过的哈萨克民族乐器。拜卡达莫娃说,旧居在市政规划中要拆除,也就只能保存一段不长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