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永顺

更新时间:2024-07-29 03:25

凌永顺(1937年4月2日-2023年7月2日),出生于安徽滁州。电子对抗技术专家,全军英模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37年4月2日,凌永顺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

1953年,初中毕业,考到明光市的嘉山中学

1956年1月,从滁州嘉山中学(现明光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

1960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做了一年的见习助教。

1961年6月,转到西安装甲兵工程学院工作,担任物理教师。

1969年12月至1972年6月,在装甲兵“五·七”干校工作。

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在北京玉泉路上的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马列六本书。

1972年6月至1976年10月,担任装甲兵技术学校干部。

1976年6月至1980年5月,担任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干部。

1980年,第二次入伍参军。5月,担任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023年7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凌永顺在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电子伪装和雷达红外复合干扰技术的研究上获得突破性成果。首创了全波段夜视炖激光干扰弹、便携式雷达炖红外成像干扰弹和毫米波炖红外干扰弹,对增强反夜视、反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做出了许多工作。

人才培养

凌永顺说:教师教课要多用启发式,讲课时多讲课外知识,尽量选一些课外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经常鼓励学生写小论文,教师要带动学生一起多动手做,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

凌永顺常常对学生说,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要有原料,即知识;要善于博览群书,延伸自己看问题的宽度,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要敢于质疑,这对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要确定并及时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善于抓住机遇。

据2021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网站显示,凌永顺教出来的学生中,有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全军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还有的立过二等功,有的本科生被分到西藏、新疆。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凌学长祖上出过四个进士,“在北京的国子监里都有记载”。祖父是县里教育方面的负责人,解放前的教育局长。老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也曾是一名教师;两个女儿都从事教育工作。

凌永顺做燃烧实验时,温度要达到2500摄氏度左右,夏季的合肥酷暑难耐,凌永顺不仅皮肤要经受烘烤的考验,燃烧释放的有毒物质还对身体造成了伤害。高辐射、高污染气体导致了凌永顺身体受到严重影响,后来进行多次手术治疗。

人物评价

“您(凌永顺)为发展和提高我国电子对抗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您十分关心和支持工程院的工作,为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您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周济院长祝贺凌永顺院士八十寿辰贺信》评)

凌永顺对增强中国军队反夜视、反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