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萝达

更新时间:2024-07-16 17:14

凌萝达(1920年12月10日-2021年10月10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妇产科学专家。曾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

人物生平

1920年12月10日,凌萝达出生于日本广岛江田岛市。

凌萝达早年于南京金陵大学女子附中学习农业,其长姐是当时协和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受她影响,凌萝达对妇产医学的兴趣愈渐浓烈,之后弃农学医,就读于国立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1939年9月,凌萝达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战乱中乘火车、坐小篷船,从上海经越南到云南,穿过日军的封锁线,最后来到重庆歌乐山。

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任上海医学院附属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助教、住院医师。

1958年,她西迁参与重庆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建设,历任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重庆医学院教授,致公党第八届中央委员、四川省工委副主任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6月退休。

2021年10月10日,重庆医科大学创校先驱、著名妇产科学专家、附属第二医院原妇产科主任凌萝达教授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主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凌萝达深入到基层农村进行防癌普查,走遍了四川和重庆的山区,同时从各个基层医院收集了大量的病例片,开展了5万人次的防癌普查,查出官颈癌近百例,并进行了手术治疗,使手术治疗官颈癌在重庆得以开展,也带动了西南各省逐渐开展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工作。在那半年多的时间里,凌萝达看了几万例的片子,导致视力急速下降,一下近视到400多度。

在普查过程中,她发现四川女性个子矮小,即使胎儿头位,也容易出现分娩困难,因产伤引起的子宫脱垂和尿漏粪漏非常常见。她苦苦思索研究,希望能找到一个适用于基层医师判断头位是否难产的方法,这是减少头位难产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1976年,凌萝达终于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头位难产”学说。不久,凌萝达又根据分娩的三大基本因素,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创立了头位分娩评分法以及评分法的处理细则,较好地预计分娩的预后,及时发现头位难产。1978年,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复刊后第二期,凌萝达就发表了《头位难产和头位分娩评分法》一文,将头位难产介绍给广大的妇产科工作者,避免以后母婴再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头位难产”理论是中国难产学术领域重要发展标志,对产科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现实意义,其推广应用挽救了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产妇和围生儿。

2006年,凌萝达出版具有完整难产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的著名专著《难产理论与实践》(中、英文对照本),汇集了她近60年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吸纳了国内外最新资料,奠定了中国产科领域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人物著作

擅长诊治瘘管和难产。主编有《难产与围产》《头位难产》《难产理论与实践》(中、英文对照本)等著作,撰有《头位难产与头位分娩评分法》等论文。

所获荣誉

1981年、1982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世纪90年代初,被评为中国有杰出贡献的产科专家;

2012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委会授予的“林巧稚杯好医生”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