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钺

更新时间:2024-10-01 17:36

凌钺(1882~1946年),字子黄,固始县樟柏岭人,出生耕读世家。20岁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此期间,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使其产生推翻清廷帝制的革命意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年)秋,同盟会酝酿武昌起义,致函邀请凌钺赴往。凌钺认为京津乃清廷统治中心,起义当在京津举行。京津同盟会员赞成凌钺主张,凌便约同北方同盟会负责人白雅雨、孙昇吕、王法勒、王葆真等,在天津日法租界设立机关部,秘密运动华北驻军,积极进行起义准备。10月,组织北伐炸弹敢死队,凌钺为队长,率领队员秘密进至滦州西坨子头庄,突破清廷密布侦探网。数经艰险,运动驻军起义成熟。11月22日午夜,凌率队冲人滦州北门,驻军79标统岳兆麟越墙逃跑,所属一二营管带施从云、王金铭内应,第三营管带张建功被迫参加,起义成功。11月23日,滦州城头高悬民军旗帜。滦州起义成功后,遂在滦州成立军政府,推选凌钺为外交部长(仍兼任敢死队队长)。军政府布告安民,誓师讨伐。当滦州起义民军进至雷庄,受清将曹锟袭击。张建功叛变,王金铭、施从云等主要领导人阵亡。凌钺率敢死队奋战至弹尽无援,化装走天津。

不久,清帝退位,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因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孙中山被迫让总统于袁世凯。凌钺认为不可,速电谏阻,因而深为袁所忌。

民国元年(1912年)秋,凌钺选为众议员。凌钺进京履职,袁世凯即密令军政督察处将其逮捕,诬以戕害长官,将以军法处治。幸参、众两院议员中革命人士群起抗议,得免于难。次年8月,讨袁失败,一些革命政党被袁世凯强行解散,凌钺被迫流亡日本。民国3年(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成中华革命党,凌钺成为该党主要成员,至袁世觊死后,凌钺奉命回国,出任中华革命党河南省支部长。

民国6年(1917年),北洋军阀段祺瑞解散国会,凌钺流亡上海,转赴广东,参加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当选为大元帅。从此,凌钺积极追随孙中山,成为中山先生得力助手。次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凌钺建议孙中山急调樊钟秀部队从赣南驰援,将陈炯明叛军击败,使广州转危为安。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凌钺淡泊明志,充任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当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卒于民国35年(1946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