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5 00:30
山西省翼城县南梁镇下辖村。凸里村位于南梁镇西4公里处。属平原地区。全村338户,1300口人,总耕地面积2018亩。苹果经济林680亩,其余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全村共有党员29人,支部村委班子健全。
本村现有小学一座,原民国八年建,在村西北龙王庙。2004年新建并迁于村东北。
据《翼城戴氏族谱。明故文林郎山东东昌府莘县知县戴君墓表》记载,“君讳麟,字仲仁,姓戴氏,翼城凹里人。……时正统十二年”。就是说现在的凸里村,在明早期以前叫“凹里”。读音“yáo里”。500年后的今天,一部分人任然把村名读成“yáo里”,翼城方言较重的人才读成“Niáo里”。
凹:指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凹”根本不沾边。
里,指居住的地方。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数年曾把凸里村名写成“垚( yáo)里”。村里的公章是“翼城县武池公社垚里大队”,各种报表的表头,各样办公用品,包括大队的挂牌,都写的是“翼城县武池公社垚里大队”。
也有人说叫南梁壁的,这无从考证。可能是处于东、西、北三个梁壁村的南面的缘故吧。
村名的写法和叫法不一致,带来许多麻烦。外地人来到翼城问凸里村在什么地方,很少有人知道。若用笔写出来时,翼城人都知道“niao”里村。电视台播放新闻,读成“凸里村”,没人知道是哪个村。若读成“niao里村”时,群众能听懂,可是找不到“凸”字读“niao”的依据。曾有人想把村名写成“垚”里村,用了两三年都流行不起来,后来又恢复成凸里村。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是无法改变的。
在凸里村北一华里处,有一座疑冢。疑冢高七、八米,直径约五、六十米。上面长满了荆棘杂草,阴森森的。人们习惯上都叫它“冢孤堆” 。
《翼城县志》记载,此为帝尧儿子丹朱的虚茔。丹朱为尧长子。《史记》中有三处关于丹朱的评价。①: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放齐说:“太子丹朱聪明。”尧说:“顽劣凶恶,不可用。”)。②: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尧知道丹朱担当不了天子的重任,于是传位与舜。)。③:(舜)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舜说:“没见过有比丹朱傲慢的,只知道游手好闲、四处游玩,无水行舟,与朋友在家里吃喝玩乐,世上的享乐他都享受光了。我看不惯他。”)。总之,丹朱给人的印象是聪明、力大、体健、善辩、喜欢游玩和女色。尧把帝位禅让给舜后,丹朱很不服气。丹朱在当时号召力极大,与舜势均力敌。丹朱、驩兜、三苗、共工等诸侯大臣,不满尧的决定,联合起来反对尧和舜。从此,舜与丹朱成为政敌。舜和禹掌握天下大权后,为了天下太平,不断地改变丹朱的封地。从尧到禹三代之间至少迁移过四次:初从尧都出来在丹(或丹岭、丹水、丹渊);尧死后,舜又封之于房;又封之于白水。到夏禹时,又封之于唐。《山西通志》卷五十七:“(翼城县)南十五里唐城村,丹朱所封都也。”就是说,翼城曾是丹朱的封地,丹朱长期在翼城生活居住过。丹朱特别喜欢女色,妻妾多,子嗣多。他的儿孙也伴随丹朱的分封,流散于各地。(这也是丹朱死后,在各地也筑有丹朱墓的原因。)帝尧常忧虑儿子丹朱。虽然丹朱不肖,但终究是父子情深,给他封片好地,将来后代也衣食无忧。因此,凸里或许是丹朱某个妻妾及子女的居住地。帝尧挂念儿孙,曾经常到此看望他们,居住些日子;也可能是工作之余,换换环境,在此地休息养神、颐养天年、享受天伦。 在丹朱百年后,住在凸里的丹朱子孙,为尽孝道、祭祀祖先方便,于 凸里北面一华里处造起了规模同丹朱墓(金井)一样大小的疑冢。即今人所称“冢孤堆”。
原凸里村地主的地,后因文革等原因。本村已无姚姓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