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美兰

更新时间:2024-04-14 22:59

刀美兰,1944年4月出生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宣慰街,中国傣族舞蹈家,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

个人概况

刀美兰,1944年出生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宣慰街。

1954年进入西双版纳自治州民族文工队。

1959年调入云南省歌舞团任舞蹈演员。

1961年调入北京东方歌舞团任舞蹈演员。

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下放至云南省建筑机械厂当描图员。

1972年调入云南省歌舞团任舞蹈演员。

1978年当选为云南省政协常委。

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当选为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当年被评选为云南省劳动模范。

1986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舞协常务理事。

1990年当选为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

1997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九届委员。

2000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环境使者、中国文联委员。

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

2006年,刀美兰荣获“云南文学艺术卓越贡献奖”。

2007年,“刀美兰舞蹈艺术50年研讨会”在西双版纳举办。

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

个人生活

1961年,刀美兰和云南省军区歌舞团的小提琴演奏员王施晔结为夫妻。

孙子:刀阁李拉(傣族青年舞蹈家)

人生经历

童年经历

小时候,每当和奶奶到佛寺里赕佛的时候,幼小的刀美兰就常常被佛寺里丰富多彩的美丽壁画吸引住了,老人们在虔诚地赕佛,幼小的刀美兰常独自一人呆立在壁画前,一面看,一面想,一面模仿壁画中各种栩栩如生的姿态,一举手、一投足地比划起来,并记在脑海里。“那时在草地上玩耍,到澜沧江沐浴都要跳一阵子舞,比划的动作就是从佛寺壁画里学来的。”已经60岁的刀美兰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时还记忆犹新。“那时,家很穷,母亲主要给人织布、刺绣、剪裁衣服。在傣族的织锦中,上面都要织有许多美丽的图案,有大象、孔雀、佛塔等,心灵手巧的母亲织的傣锦最漂亮,各种各样孔雀的绣图,让我爱不释手,在以后艺术生涯中形成的‘美兰味’,很多就是从中得到的启迪。

传奇人生

1954年,云南省民族工作队到各村寨挑选文艺苗子,筹建西双版纳州文工队。刀美兰被选中了。那时,文工队虽然条件简陋,训练却一点不含糊。由于太辛苦,加上风俗不同,家长们纷纷把孩子拉回家。一起去的伙伴,最后只剩下小美兰一个人。在改编自傣族民间传说《召树屯》的舞蹈《召树屯与南吾诺娜》中,刀美兰扮演了“孔雀公主”。这不仅开创了女子孔雀舞的先河,还对表演形式做了革新,去掉了面具,显出了“公主”美丽的真容。

一个美丽的地方,总是容易诞生美丽的故事;而刀美兰的传奇故事,则是在1956年的中缅边民联欢大会上开始的。联欢会先在国内的德宏举行,后来又到了缅甸。周恩来总理也来了,宴会时就跟刀美兰一桌,让她喜出望外。当时,刀美兰穿着一件布拉吉,周总理就问她:“今天是你们的节日,为什么不穿民族服装呢?”事先毫无准备,小美兰倏地脸就红了。当小美兰跳完了独舞《种菠萝》,周总理带头鼓掌;在接见演员时,他鼓励小美兰说:“今天的舞蹈跳得不错,你要苦练基本功,还要向老艺术家学习。傣家人把孔雀当做吉祥幸福的象征,你这个小孔雀要高飞,飞遍全中国、全世界。”时隔多年,刀美兰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而另一段故事更为传奇:原来,在缅甸的时候,小美兰所扮演的“孔雀公主”,不仅倾倒了千万缅甸的观众,也让当时的缅甸王子一见钟情。王子决意要娶“公主”入宫,并计划在仰光郊外的演出现场“抢亲”。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酿成一起引世界注目的外交事件,甚至会影响到中缅两国的外交关系。为了此事,周恩来总理觉都没睡好,先是安排小美兰提前回国,又以“她年纪还小”向缅方作了解释。

后来,刀美兰被调到了云南省歌舞团。1957年,刀美兰扮演“孔雀公主”,在北京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汇演中一举成名;1959年,她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表演了《少卜少》、《赶摆》,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还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不久,东方歌舞团成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刀美兰来到北京,并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部分章节的领舞。

刀美兰因为跳孔雀舞而小有名气,不久就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从那以后,国家领导人每次到昆明考察或陪外宾访问,都要看她跳的孔雀舞。因为《召树屯与楠木诺娜》的传说在泰国、缅甸、老挝、印度等国家都是老百姓熟知的。1957年,刀美兰所在的云南省歌舞团被指定随同周恩来总理到缅甸访问演出。那年,刀美兰刚好15岁,汉语都还不会讲,在台上穿孔雀服的时候很漂亮。演第一场时,缅甸17岁的王子跟他父亲就坐在台下的一个包厢里。王子一看见刀美兰在台上的表演,就被迷住了。王子托人打听到演“孔雀公主”的人名叫“楠蝶提娜”(“楠”是皇室里公主的姓)。王子马上提出要娶刀美兰。王子找到了当时缅甸总理吴努,请他出面找周总理,谈娶刀美兰的事情。周总理诚恳、委婉地说:“‘孔雀公主’年纪太小了,还是一棵刚刚冒出来的嫩芽,晚一点,再过上几年,就可以了。” 王子听到这样的答复很担心。还要等上一两年,不能等了。他们决定按照傣家民间抢亲的习俗处理这件事。时间和地点就定在第二天歌舞团演出的仰光郊外。有人把抢亲的事儿汇报给周总理后,周总理立即安排人当天晚上用专机把刀美兰从仰光送到昆明,“孔雀公主”换给另一个人演。那天,王子派的人马什么事情都弄好了,就预备到现场动手抢,可里里外外地找了个遍都没有找到刀美兰。几年后,刀美兰又到仰光去表演,王子还一直在打听刀美兰,可刀美兰已经结婚了

文革冲击

文革中刀美兰被下放到云南省建筑机械厂当绘图员,离开了自己热爱的舞台。但刀美兰没有放弃对舞蹈的追求,她坚定地面对冷酷的现实,从鲜花、赞扬声中走出来,走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医院,人们一认出刀美兰就要她跳舞。在医院,医生和护士开玩笑对她说:“你不给我们跳舞,我们就不给你看病。”澡堂的服务员也说:“不给我们跳舞,就不给你放水。不要怕,给大家跳吧,没人会说是‘封资修’。”看到人民群众这样真诚,刀美兰看到了重返舞台的希望。那时,在工厂、农村、部队、学校都能看到刀美兰的翩翩舞姿。在那样的年代,刀美兰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铸就辉煌

1978年,春风吹走了阴霾,刀美兰重新回到了梦寐以求的舞台。在那年的国庆节,刀美兰的独舞《金色的孔雀》在老舞蹈家刘金吾的协助下,紧张地排练了两个多月后,终于登台演出。伴随着清泉般的音乐,匍匐在草地上的金孔雀渐渐醒来,朝霞射进了森林,鸟儿在自由地飞翔,金孔雀也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当音乐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剧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之后,刀美兰又表演了《水》,刀美兰以傣家女子特有的身体造型,配上解发、洗发、甩发、晒发、抖发、挽发、梳理等一连串表演,再次赢得观众的好评。

1980年,在大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比赛中,刀美兰的《金色的孔雀》、《水》都得了奖。

最能体现“美兰味”的是1982年在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上演的“刀美兰独舞晚会”。刀美兰每到一处都涌起一阵热潮,她还应邀到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刀美兰的舞蹈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一代又一代观众,被誉为“金孔雀”。原舞蹈协会主席吴晓邦尊称她为“舞神”;非洲人民称她为“非洲之神”。这只从澜沧江边起飞的“金孔雀”,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东方舞蹈家。 竹楼里的祝福在竹楼里,乡亲们为迎接刀美兰归来,摆好“茂欢”(神桌),请来佛爷和寨子里的老人,他们要按照古老的习俗,为刀美兰举行拴线仪式。刀美兰身材匀称,双目清澈,在乡亲们的簇拥下虔诚地跪在为她制作的神桌前,聆听佛爷为她念诵《沙比滴约》祝福经,然后老人们边为她拴线边唱起了古老的歌谣。

艺术成就

刀美兰虽未涉足舞蹈学校专修,但她却在社会大学的艺苑中采花酿蜜,编织出诗一般的五彩花环。从20世纪50年代的《孔雀公主》、《少卜少》、《赶摆》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金色的孔雀》和《水》的表演,都以迷人的艺术魅力向世人展示了她那独特的艺术风采,在海内外舞坛上散发出民族艺术的芳馨。

1956年,刀美兰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南吾诺娜》中,饰演了孔雀公主的角色,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孔雀舞由男人扮跳的历史,成为了中国舞台的第一个‘孔雀公主’。

1957年刀美兰在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会演中扮演“孔雀公主”获奖。

1957年,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调演,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南吾诺娜》被云南省选派到北京参加汇演。同年,刀美兰所在的云南省歌舞团被指定随周恩来总理到缅甸访问演出,引起了轰动。那年,刀美兰刚好15岁。

1961年的傣族泼水节,刀美兰表演独舞《种菠萝》,获得周总理赞赏。

1964年,刀美兰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录制,担任花环舞的领舞,受到了毛主席和刘少奇副主席的亲切接见。

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表演的傣族独舞《水》、《金孔雀》获优秀表演奖。

1982年由刀美兰主创并表演的“刀美兰独舞晚会”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人生寄语

舞蹈是我的灵魂,我永远崇善舞蹈的自然美。

15岁被毛泽东接见,2009年2月17日65岁时又被温家宝总理接见讨论少数民族的孩子教育问题。

综艺节目

人物评价

刀美兰的舞蹈表演独树一帜,尽情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沉淀,赋予了厚重的傣族贝叶文化,倾心描绘了民族精神和生活的神韵,是当之无愧的“云南明珠”。(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白淑湘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