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古米廖夫

更新时间:2023-02-16 21:11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古米廖夫(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Гумилёв,1912年10月1日——1992年6月16日),俄罗斯历史学家、思想家、东方学家、民族学家和民族起源理论的创始人,欧亚主义历史哲学流派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1912年10月1日,列夫·古米廖夫生于彼得堡皇村的贵族家庭,母亲是白银时代的著名诗人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父亲是诗人尼古拉·斯杰潘诺维奇·古米廖夫。古米廖夫6岁时父母离异,父亲1921年被布尔什维克以“积极参与反革命暴乱”的罪名枪毙。17岁来到彼得堡,中学毕业后,想报考赫尔岑学院,但因其贵族出身未被录取。

古米廖夫不到6岁就表现出对地理和历史的强烈兴趣,尤其对历史的迷恋仿佛天赐一般。1934年秋,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录取了古米廖夫。1935年8月,古米廖夫受指控从事反苏活动(凭空捏造)而被捕,关押了几个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收到他母亲阿赫玛托娃的私人求救信后予以释放。1938年3月,古米廖夫再次被捕并接受审查。他被指控从1937年年底开始积极参加了列宁格勒市的反革命暴力组织,被判处劳改10年,剥夺政治权利并没收财产。1944年秋,他自愿上前线,被派到作战部队,参加了解放波兰西部和攻克柏林的战役。复员回到列宁格勒后,古米廖夫作为校外考生通过了考试,获得了毕业证书,并考上了东方学研究所的研究生班。

1948年12月,古米廖夫成功通过了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1949年开始在列宁格勒国家民族学博物馆担任高级研究员。1949年11月,古米廖夫被控从事反苏活动。他被押送到莫斯科的监狱后,被判劳改10年;在哈萨克斯坦西西伯利亚的劳改营漂泊了6年半之后,特别平反委员会取消了对他的全部指控。1956年5月11日,古米廖夫重获自由,回到列宁格勒,在民族学博物馆从事打扫卫生的工作。1960年,出版了古米廖夫编写的《匈奴》一书,主要依靠他在集中营时攒下的材料。1961年11月,古米廖夫以《古突厥人》一书通过了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1963年,古米廖夫调到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科研所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员,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专著。1973年以《民族起源与地球生态环境》一书通过地理学博士论文答辩,但因其所学专业是历史学而被苏联最高学位委员会否决。80年代,古米廖夫的主攻方向逐渐转移到族源学和俄罗斯与大草原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方法和新概念,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与激烈争论。

1980年至1986年,古米廖夫又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根据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的决定,全面禁止出版古米廖夫的著作,直到1987年年底和1988年年初。1989年秋,古米廖夫不幸中风。1991年9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法院委员会通过决议,为古米廖夫的父亲恢复了名誉。1992年6月16日,古米廖夫去世。

人物影响

莫斯科大学教授马斯林把20世纪20至30年代在俄罗斯移民中倡导和参与欧亚主义的特鲁别茨科伊、萨维茨基等人称为“古典欧亚主义者”,而将90年代初在俄罗斯本土继承、发展这一思想流派的杜金和费罗多夫等人称为“新欧亚主义者”。在这两者之间,古米廖夫起了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

个人生活

1967年,古米廖夫与莫斯科工艺美术家娜塔丽娅结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