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平

更新时间:2023-07-10 11:49

刘季平(1878~1938),名钟,字季平,别字离垢,以字行。行三,自署“江南刘三”,上海华泾(今属龙华乡)人,藏书家。

人物生平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初,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学习。留日学生组“拒俄义勇队”,率先参加,后又为“军国民教育会”活跃分子。孙中山在横滨设兴中会分会,闻讯加入,从事反清革命宣传。

1904年春初返国,即与军国民教育会同志秦毓鎏、费公直协同堂兄刘东海在华泾本宅办丽泽学院,并延纳海内同志朱少屏、黄炎培等讲求应用之学,文事外兼重武术,积蓄、培育反清力量。不久,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而被捕,羁押沪租界巡捕房,黄炎培多方营救,半年后获释,重赴日本。1906年后,历任江苏陆军小学、浙江陆军小学教习。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以早年从事革命而自矜,谢辞陈其美从政之请。1916年(民国5年)12月,赴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后又受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2年,因父丧母老,回江南任镇江敏成中学校长。后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上海持志大学,讲授国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任江阴要塞司令部秘书长,后任江苏省革命博物馆编纂主任,继又为江苏通志局(后称通志馆)编纂。1929年,国民政府监察部筹备期间,被推为设计委员会委员。1931年,监察院成立,任监察委员。1934年夏,以监察委员身份监视“航空奖券”开奖,滞留上海。抗日战争爆发,自恨老病,既不能效命前线抗日,又不能随政府西迁,忧愤不已,复得怔忡疾,常终夜不成寐。1938年春,又患温症。寓室逼仄,入夏炎热难忍,饮冰镇啤酒解渴,伤胃成病并痢泻不绝,医治无效,8月26日逝世。

主要作品

著有《拨灰集》、《华泾风物志》,稿已不存。留有诗200多首,1939年陆灵素整辑若干遗稿,付柳亚子审稿,佚于战火。1946年,灵素回忆再辑113首为《黄叶楼遗稿》,并请与季平深交30年的马叙伦作传,油印分赠亲友。

成就荣誉

自幼聪慧好学,喜文史,早岁以诗文鸣于世。1907年夏,与陈去病、柳亚子、高天梅等创文学团体“神交社”。1909年南社成立,在《南社点将录》中位列第七,被称为“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季平诗含蓄精深,雍容典雅,格调高放。名句“一天风雪艺黄精”,脍炙人口。中年研汉儒汝南许慎之学,晚年好古器文物。在北京,与蔡元培、陈独秀、沈尹默等交往,切磋学术,多有唱和。书摹《石门铭》、《石门颂》,隶书功力深厚。收藏甚富,抗日战争时书斋黄叶楼遭兵燹,珍贵文物散失殆尽,据亲录的《黄叶楼典藏图书目录》,有图书2000余种、1.5万余册,近代名家墨迹、画幅及金石、题跋、碑帖80余种,为近代上海地区不可多得的藏书家。

人物评价

季平爱国恤民,居官刚直廉洁,任监察委员,忠于职守。多所纠弹。首劾安徽省主席陈调元,闻者多为挢舌。1931年病假归里,目睹旅居上海的洋人常驰马于西郊,踩躏庄稼,县长畏葸不敢抗议。即向监察院具呈弹劾;“县长纵容外骑,不恤农功,溺职丧权,已无可讳”,并提出撤职查办案。又愤慨指陈:“大抵外人觊觎领土,其先托于盘游,追至里道周知,然后肆其蚕食,上海租界之扩充,其先例殆无不如是,是则可为太息者也。”

“生平尚气谊,重然诺,与人肝胆相照,人多喜与为友。”季平不事居积,友有难,竭力资助。与苏曼殊情谊尤深,作有《怀人》诗:“饷君黄酒胡麻饭,贻我白门秋柳图。总是有情抛不得,袈裟赢得泪痕粗。”寄情诗酒,乐与友人共。继室陆灵素(1883~1957),字繁霜,青浦朱家角人,士谔幼妹,南社社员,多才多艺。尤擅昆曲。每宴客至酒酣兴浓,妇含商吐角,夫吹萧伴和,人比之为来赵明诚李清照伉俪。

季平“义声布天下”,实缘清末仗义营葬邹容事。邹容以上海《苏报》案发,与章太炎同被捕,1905年4月3日瘐死狱中,由《中外日报》馆备棺殡殓,以四川道远,无法归葬,暂厝四川会馆,题名为“周镕”。季平接陈去病来信,“乞谋片士”,慨然应允,并不畏株连,与堂兄东海等将邹灵柩移葬华泾镇西,“树以碣,未封”。义举远近传颂。辛亥革命后,邹客被追赠为“陆军大将军”,1922年冬,章太炎、蔡元培偕至华泾祭奠。1924年清明节,章太炎、于右任、张继、章土钊、李印泉、马君武、田桐、冯自由等20余人来祭扫重建邹墓,感于刘三义行侠气,纷纷作诗投赠。于右任诗“威丹死后谁收葬,难得刘三作主人”。并有人投赠龚自珍诗“刘三今义士,愧杀读书人”,对刘三气谊、品格的高度赞许。季平自署“刘三”本取龚自珍《送刘三》诗意,是以行义自勖。从此“江南刘三”尽人都知,原名反而不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