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荣

更新时间:2024-09-15 16:27

刘世荣,1962年3月1日出生于辽宁,森林生态学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长,院分党组副书记。

人物经历

1962年3月1日,刘世荣出生于辽宁省。

1980年—1984年,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1987年,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并获得造林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担任助教。

1987年—1990年,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并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

1990年,博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工作。

1994年—1995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1996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研修。

1996年—1998年,担任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1998年—2004年,担任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所长。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2014年,担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14年—2018年,担任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并兼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18年,担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分党组副书记。

2021年6月,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4年1月,任华南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95年,以刘世荣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首次在中国系统开展天然林林隙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为模拟自然的天然林动态采伐和抚育更新提供了基准技术参数;首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森林生态土地分类系统等技术。

刘世荣比较分析了森林类型和区域的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实现了从森林类型和单一水文要素孤立研究上升为大尺度区域森林水文生态功能规律性认识。从区域大尺度上揭示了林冠截留、森林枯落物截留、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的空间梯度变化格局;系统地测算了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氮素的输入、再分配、生物循环以及系统输出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揭示了氮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积累、分配、迁移运动规律;研究揭示了在大气CO2浓度倍增环境下树木氮碳吸收、分配、利用规律以及调解树木生长与生理生化过程机制。

根据2022年5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网站显示,刘世荣先后主编或参编的学术专著有11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多篇。

根据2022年5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网站显示,刘世荣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

根据2022年5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网站显示,刘世荣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人才培养

2020年,刘世荣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加强学科团队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木材加工利用三大学科群的建设和评估工作。加速高端人才引进,整合和优化研究团队。大胆探索试点创新,扩大研究团队自主权,充分发挥首席专家作用,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并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人才脱颕而出和科研担当,以释放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活力。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刘世荣为服务支撑国家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评)

刘世荣带领研究团队一直秉承“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科学树木,厚德树人”的林科精神,为推动林草科技创新、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持续贡献着林科智慧和林科力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