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0 16:09
刘二飞在1999年12月加入“美林”,此前在“东方惠嘉”、“摩根”、“高盛”、“美邦”及“洛希尔”等多家欧美投行任职。他于1987年获哈佛商学院MBA学位,此外还拥有Brandeis大学经济学学士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学士学位。2023年6月16日,极兔速递正式提交香港IPO申请,计划募集5亿-10亿美元。招股书显示,极兔速递董事会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刘二飞1958年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父亲在国家机关工作,母亲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在他9岁的时候家庭受到了“文革”的波及,全家被下放到农村,3年之后准备上中学的刘二飞回到了长春,15岁中学没上完他又被安排插队到了吉林省双阳县,这一呆又是3年。尽管刘二飞后来在美国的投资银行圈里整整呆了20年,但在他的身上那个时代的某些印记还会不时地流露出来。在那个知识贫瘠的年代,刘二飞除了更多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他后来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刘二飞母亲的一个朋友,曾留学日本,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当时的东北会讲英语的人很少,这给少年时代的刘二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或许对于当时的刘二飞来讲,说英语也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十二三岁他便疯狂地开始学习英语,即使是插队在农村种地的3年里也没有放弃。可以想象,在地里劳作了一天的一群青年男女天黑后都已纷纷睡去,而此时的刘二飞却拿起了英语书在灯下苦读,多少个夜晚他坐在院子里面对着月亮幻想着自己的未来,孤独中燃烧着激情,今天的刘二飞回忆起那段生活来仍然感慨颇深。
1977年,刘二飞的命运出现了转机,那一年全国恢复了高考,他凭借英语考试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使刘二飞进入了一个新的舞台。外面的世界对刘二飞来讲充满神奇和未知数,刘二飞至今记得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和一位外教聊天时得知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你去美国读书,美国的大学会给你每年1万美元的奖学金。这对于当时的刘二飞无异于一个天方夜谭,1万美元对他就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样。于是刘二飞找来了英语字典,将字典后面附录列出的美国大学名单抄录下来,一口气发了五十多封入学申请信,在每个信封上贴上一张7毛钱的邮票发往遥远的太平洋彼岸。
刘二飞一年中会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身兼美林(MerrillLynch)中国区主席和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席两职的他,往往为与一个客户几个小时的会谈而花上两天的时间从地球的这边飞到地球的那一边。他的时间被近乎均等的分为三部分:三分之一在大陆,这是他的主要工作地,客户和项目都在这里;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香港,由于美林还没有进入大陆的许可证,设在北京国贸的办公室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处,他绝大部分的协调工作得在香港完成,而且他的家在香港;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会奔波在世界各地,欧洲、美洲、东南亚,由于投资银行的职业习惯,只要是有客户的地方就有刘二飞的身影。
1981年,刘二飞被美国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录取了。这是一所以美国第一任犹太裔首席大法官的名字命名的犹太私立大学,他做了这所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国学生,获得了一年八千多美元的奖学金,因此在美国这3年的学习期间刘二飞没有像大多数到美国上学的学生那样靠打工生活。1984年,拿到布兰戴斯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刘二飞又考取了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的MBA,与此同时他还考上哥伦比亚大学享受全额奖学金的MBA。哈佛商学院是没有奖学金的,即使没有钱,他还是决定上哈佛。面对一年两万美元的学费和开销,他不得不做出推迟一年入学的决定。 刘二飞要先工作,挣到一笔钱才有可能到哈佛去读书,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他进入了投资银行领域。刘二飞原来是希望能够去一家银行工作,但帮他找工作的朋友并不认识银行的人,于是他的这个朋友帮他找了一个“跟银行差不多的公司”,“对中国蛮有兴趣的”英国罗希尔投资银行录用了刘二飞,刘二飞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投资银行这条路。在罗西尔工作的一年里,奠定了刘二飞日后的从业方向。
1985年,赚够了学费的刘二飞加入哈佛商学院第一批中国大陆学员的行列。包括刘二飞在内,就读哈佛的只有三个中国人。进入哈佛商学院后,刘二飞最初的感觉是在这里上课实在是“太亏”了。哈佛上课的日常规律是:老师不讲学生讲,这和国内的授课方式截然不同。在哈佛的课堂上,老师一般是提问者,他会就一些市场上被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堂课不见得能辩论出统一答案,但是大家可以通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经历、不同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碰撞,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校还经常请一些国际大公司的老总来演讲,与学生们对话。一段时间之后,刘二飞才领悟到哈佛MBA的精妙所在。哈佛奠定了日后刘二飞做投行成功的基础,刘二飞从这里找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和自信。
1987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他在众多国际知名公司发来的聘书中选择了世界三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高盛,高盛对他的承诺是:除了10万美元的年薪外,还马上给他办绿卡。可是,刘二飞进入高盛刚刚两个月,美国就爆发了“黑色星期五”大股灾。股市停滞,投资银行损失惨重,而这就意味着将有一大批人被裁掉。刘二飞非常焦虑,因为当时他的绿卡还没下来,可已经贷款买了房。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刘二飞终生遗憾的事: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怕耽误他拿绿卡的时间,竟然没有告诉刘二飞。后来庆幸的是在公司公布的裁员名单中没有刘二飞的名字,刘二飞认为自己没有被裁掉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一个受过6年美国科班训练的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尚未开放的大市场,一旦开放,刘二飞的自身优势将非常的明显。半年以后,股市开始复苏。这半年的经历更多的是使刘二飞体会了人生的得失无常,使他在面对未来金融界的风云变幻时,始终能保持处变不惊的心态。
从1984年加入英国罗希尔投资银行纽约分行开始,刘二飞在美国的投资银行界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20年里,他先后供职于:罗西尔-高盛-摩根斯坦利-高盛-所罗门-东方汇理-美林,可以说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刘二飞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他是摩根斯坦利、高盛、史密斯巴尼和东方汇理等公司的中国业务创始人,他还是最早把投行财务顾问理念引入到中国的人。
1999年12月,刘二飞在美林中国业务低潮时加入美林,随后由于他在中海油、中国电信等项目以及中型股发售与并购策略上的出色表现,使美林在中国的业务东山再起。
在刘二飞的身上还有着某些“文革”情结,谈话中他会不时地引用“文革”时期的典故来说明事情。他常以《红灯记》里日本鬼子请李玉河赴宴的那一段来说明自己能够有成就与当年插队的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了母亲这碗酒垫底,我就什么酒都能喝了,有插队那段经历,我还有什么苦吃不了!”刘二飞说。刘二飞说他所起的作用就像是一个桥梁。一方面是把资金向需要资金的地方输送;刘二飞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在不能进入国内A股市场之前,美林将继续把重点放在国内客户的海外融资、兼并及收购上,上市只是投行业务的开始。另一方面,是将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他说只有在国外生活过的人才能够更深刻地体会“爱国”两个字的含义。过去在美国工作你只会把它当成是一个工作而已,而在国内你会有一种为自己祖国工作的自豪感。尽管林在中国的业务还不到美林全球业务总量的1%,尽管美林在中国的业务与摩根、高盛相比仍有距离,但美林总部把在中国业务的拓展当成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事情。随着WTO中国金融业务领域的逐步开放,刘二飞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需要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美林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资本市场及顾问公司,其分公司及代表处遍及全球六大洲37个国家与地区,雇员达56,000人。美林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个人以及机构投资客户的需要。这些服务包括个人理财计划,经纪证券买卖,公司顾问,外汇与商品交易,衍生工具与研究。作为投资银行,美林也是全球顶尖、跨多种资产类别之股票与衍生性产品之交易商与承销商,同时也担任全球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的战略顾问。
美林在全球有超过700个办公室及近16,000名财务顾问,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以一流规划为基础的财务顾问与管理服务,旗下所管理的客户资产总值达1.6万亿美元。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之一。
美林集团于1960年在香港开设第一所亚太区办事处,主要为私人客户提供服务。其后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逐步发展投资银行和证券业务。
今天美林集团已成为亚太区内首屈一指的国际投资银行。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聘有超过3,500名员工,办事处遍布曼谷、北京、香港、雅加达、吉隆坡、墨尔本、孟买、首尔、上海、新加坡、悉尼、以及台北。在每个亚太市场,均就本地情况,结合国际专才,提供综合而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
美林集团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开始活跃于中国市场,当时美林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与中国多位国家高层领导人会面,并于1993年开设上海代表处,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建立代表处的美国投资银行。1994年美林集团在北京开设了第二个中国代表处。
美林持有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贝莱德美林投资管理(Black Rock)近一半的股权,其管理之资产总值约1万亿美元。
刘二飞先生是美林(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地区主席。负责协调美林集团内各个部门的总体中国战略,并同美林各项主要业务及产品的高层管理人员一道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美林在这些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业务和产品包括金融、保险、电信、能源及电力等。
刘二飞在投资银行界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加入美林之前,刘二飞曾任职多家国际著名投资银行,主管中国业务。他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持有Brandeis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在刘二飞做过的所有案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二次上市。1999年初,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曾邀请国际投行所罗门美邦做主承销商并希望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所罗门美邦为中海油上市开出8.42-9.61港元的招股价。但由于前期在市场判断及操作上的失误,所罗门美邦的高定价受到投资者的冷眼,即便所罗门美邦随后宣布降价,最终仍无法挽救中海油招股失利的局势。1999年底,刚刚进入美林不久的刘二飞在这样的局面下逆势接手中海油的二次上市。此前身在东方汇理财务公司的刘二飞作为中海油总裁卫留成的财务顾问目睹了首次上市失败的一幕:在纽约世纪酒店58层,中海油的高层们都眼含热泪,这样的打击对于包括卫留成在内的中海油高层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中海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二次上市,当时的评论是:前度中海油上市受挫,再度上市,市场必定心存疑惑,而前任承销商留下的种种后遗症也要逐个排除,因此现任承销商必定要全盘重新摆阵布局,才可令市场接受。刘二飞接手后认为中海油首次上市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所罗门美邦只注重了中海油与外国公司的合作以及自身的专营权方面,而中海油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向投资者进行展现。
在每个公司正式上市前的最后一段时间,投资银行要带领该公司的管理层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商那里直接见面,进行路演。为此,常常需要在三个星期里走完七八个国家、二三十个城市,和上百个投资公司谈判,要进行很多一对一的拜访,这需要充分的沟通技巧和说服技巧。
刘二飞相信“魔鬼总存在于细节之中”。他与同事为这次路演准备了数百个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第一次上市过分强调中海油的专营权而忽略了对运营能力的解释的破绽做了弥补,同时中海油的路演,也是中国惟一的完全用英文阐述的路演,此举大大博得了投资者的好感。由于刘二飞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中海油于2001年2月间成功地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最终为中海油融得15亿美元的资金。上市当日,尽管纽约股指均告下跌,但中海油以每股16.12美元报收,高出发行价0.72美元。这次上市被称作当年最成功的国际上市案例。
做了20年的投资银行而敢说自己“没有一例失败的案例”,使得刘二飞在业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一半来自运气,一半来自努力。
1992年,刘二飞刚刚将自己的工作放到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对投资银行还缺乏了解,刘二飞将投资银行的工作戏称为“婚姻介绍所”,就是把条件相当,双方有意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刘二飞从1994年接手庆铃汽车的融资项目开始,先后接手过十多起国企大盘股的海外融资、上市,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南方航空等。1999年以后,刘二飞还主持操作了网易和UT斯达康等高科技股在海外的上市项目。是刘二飞最为忙碌的一年,作为投资银行,上市是最吸引眼球的项目,他手里至少有7个项目上市。
刘二飞认为,投行的操作关键有三点:资金、人、信誉。这其中最难的就是信誉,而信誉的保证说到底就是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美林接手的都是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做这些项目的时候,基本上是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小数据出错,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从客户的角度讲,投资银行所做的每一个项目可以说都是这个企业领导人一生中面对的最为重要的决定,而且一些超大型的项目的成败对于一个国家都会产生影响。如果失败了投资银行不仅丢了客户,更重要的是丧失了信誉。为中海油首次上市的所罗门美邦在中海油这个项目失败后的四五年时间里一蹶不振,当年所罗门美邦中国项目组的人员也进行了大换血,这就是这个行业的残酷。
刘二飞出生在东北,两次插队下乡,什么苦都吃过。1977年,他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被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录取。到了美国,刘二飞选择了经济与国际关系专业从头开始。1984年,他进入罗西尔投资银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1985年,赚够学费,刘二飞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
刚进哈佛时,刘二飞最初的感觉并不是太好,觉得“太亏”了,因为哈佛上课的日常规律是:老师不讲,学生讲。这和国内的授课方式截然不同。当时刘二飞想,这不是浪费时间么,省吃俭用地攒学费,到这儿是为了学知识的,老师不讲课,那还学什么。过一段时间后,刘二飞才发现这就是哈佛MBA的精妙所在。其实,在学校期间学到什么知识,刘二飞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但是哈佛奠定了他做投行的成功基础--就是找到了感觉和自信。
在哈佛的课堂上,老师一般是提问者,会就一些市场上被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堂课不见得能辩论出什么是统一答案,但是大家可以通过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经历、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的思维碰撞,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学校还经常请一些国际大公司的老总来演讲,与他们直接对话。课堂内容非常丰富!
20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市场首次对外开放,中国成了世界资本市场上最肥沃的处女地。从1994年庆铃汽车开始,刘二飞先后接手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南航等在内的众多国企大盘股,还主持操作了网易和UT斯达康等高科技股的海外上市。
1999年底,由于美林的盛情邀请,刘二飞转投它的麾下,接受了当时最棘手的案子--中海油的二次上市。同年早期,中海油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受挫,再度上市,市场必定会心存疑惑为了安全起见,刘二飞在运作二次上市过程中,联合了中银国际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共同承销。为了这次上市,刘二飞与同事为路演准备了数百个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第一次上市时过分强调中海油的专营权,而忽略了对运营能力解释的破绽做出弥补。同时中海油的路演,也是中国唯一完全用英文阐述的路演,此举大大博得了投资者的好感。中海油于2001年2月间成功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上市当日,尽管纽约股指均告下跌,但中海油还是以每股16。12美元报收,高出发行价0.72美元。最终为中海油融得15亿美元的资金,被称作当年最成功的案例。
注重细节,这是刘二飞不变的“信誉”,也是近20年的投行生涯刘二飞还没有一例失败的“秘诀”。擒住细节这个魔鬼,成就了刘二飞职业生涯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