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8 16:31
1971年,刘云浩出生。
1990年—199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习,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1997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学习,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97年,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工作,任信息产业部邮政电子办副主任。
2001年—2004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4年—201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研究生部主任。
2011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2017年,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2018年—2020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 Foundation Professor、计算机系主任。
2020年8月,任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刘云浩提出了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进行室内定位的思路,并在国际上较早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非测距室内定位系统LANDMARC,其定位精度达到米级,是最早对物联网体系结构进行探索的原型系统之一。此后进一步提出差分增强全息图方法,将基于RFID的定位精度提高到毫米级。
刘云浩还提出了物联网被动诊断等自组网技术,构建了绿野千传(Green Orbs/City See)系统,为大规模自组织物联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据2023年9月清华大学可信网络与系统研究所数据,刘云浩共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据2023年9月清华大学可信网络与系统研究所数据,刘云浩共获授权发明专利52项。
刘云浩指导了多位研究生,包括香港大学助理教授吴陈沭等。
刘云浩在校期间曾是排球国家级运动员,北京代表队队员,代表北京获得全国比赛亚军。他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时获得过两次北京市排球甲级联赛冠军,研究生时期又带领北京外国语大学男子排球队获得了北京市乙级联赛冠军。
刘云浩作为一位活跃的计算机领域科研人员,在ACM推动计算学科的发展和推广其科学理念的努力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际计算机协会评)
刘云浩为中国物联网研究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评)
刘云浩的工作对物联网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国际和国内的广泛认可,引领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方向。(图灵奖得主温顿·瑟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