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5 12:25
刘元霖(1556-1614),字元泽,号用斋,北直隶任丘县(今河北任丘)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任安阳县令、吏部主事、郎中、太常少卿。其后巡抚浙东、西,加右副都御史,升工部右侍郎。福王建洛阳王府时,多有所要求,刘元霖执奏,力言不可,遂止。进工部尚书。时国家物力凋蔽,而屡兴大工,贪污盛行。刘元霖任事公明,节省经费,工部“衙门官蠹一清”。万历四十二年三月初九日卒于官,年五十九。赠太子太保。
刘元霖,其先古北口外小兴州人,五世祖刘兴于明永乐中迁任丘陈王庄。
元霖幼年瑞敏,稍长有伟度,善文词。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八年(公元1580年)两科进士,初授安阳令。当地民俗野蛮好斗,不易治理。元霖到任后,施政简易平恕,乃大治。期满晋升为吏部铨选曹官。上任后,他虚心纳言,不耻下问,“澄纲清纪”,明断是非,洁身自持。所选用的官员,多为当时在德才方面深负名望者,“绅士翕然归之”。在任八年后升清卿,督“四夷馆”。不久,晋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受命巡抚浙江。浙江严重的灾害是海汛,而兵饷及课赋,织造之役更甚。刘元霖尚未到任,历年积累的难题和奸狡蛀虫早在那里“凛凛待命”了。他到任后,“持大体不责纤细”,抓住肃吏治振颓风为要政,使吏民有所感动而发奋。初见成效又出现兵饷供应不足的问题,刘元霖感叹道:“民如空虚之锅,兵若挑吃拣喝的骄贵之子。怎么能以空锅养骄子呢!”于是淘汰冗兵,核实名额,取消虚报冒领之弊,使兵饷减额十万五千多两,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军饷也不再亏空,又在沿海一带加强军务,以防东倭侵扰。他说:“不备不虞不可以为帅,战备不加强我不能一日安寝食也。”兵部发来部队将帅调防的公文,以天津将调浙江,以浙将调蓟。刘元霖认为:“将不习兵,功于何有?”于是上请兵部,指出两次追赶倭寇转徙逃亡,都是浙将统兵以赴。接着他又提出“倭变修兵务六事”,并绘制沿海城垣木寨官兵闭守图,提交兵部参考,兵部接受了他的建议。
他任浙江巡抚八年,“上筹国计,下恤民生”,节省费用百余万两。父亡,元霖“持服归哀毁骨”,以未得见父面含恨不已,立志侍奉老母,不想进京赴职,在母兄竭力劝说催促之下才进京上任。
任职后即掌管部务,不久,晋升工部尚书。在任时,他裁汰奸党“益额靡料”的不良风气,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万历皇帝第三子朱常洵晋封福王,在洛阳大修官邸,派人到川、湖、贵等省采购木料,大事铺张。经刘元霖固执奏请,皇帝出面阻拦才作罢。
刘元霖为官清正,从政节俭,居官三十年,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6年)因病卒于官,年59岁。朝廷赠太子太保,赐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