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藜

更新时间:2023-12-11 11:36

刘兆藜(1902~1962),字雨亭,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水音乡人。曾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三集团军二十一军一四六师师长,四川省政府保安处中将处长,“川西北反共救国军”中将总指挥,北碚区政协委员等职。

人物生平

刘兆藜(1902~1962),字雨亭,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水音乡人。幼家贫,粗识文字。稍长,在乡邻李培贵家当长工。及壮,去渝从军。从当兵起,一直跟随刘湘,由排长循序升到中将师长,是最忠于刘湘、能征善战的将领之一。

1935年,红一方面军由贵州入川。刘湘派刘兆藜旅赴川南阻击,却又秘密指示:“此次同红军作战,是存亡所系,要特别小心谨慎,红军不过江占领四川,决不同其硬拼。追击时,应保持30里的距离。”故红军从叙永方向后撤时,刘兆藜确未积极追击,因此遭到蒋介石的撤职处分。刘湘则暗中抚慰,不久即复职,并升任师长。

抗日战争开始,刘湘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率川军出川抗日。刘兆藜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三集团军二十一军一四六师师长,转战苏浙皖一带。1937年11月26日,日军第十八师团由谷寿夫指挥,在20多架飞机和大炮、坦克掩护下,向太湖附近李家港、吕仙镇我一四六师阵地猛烈进攻。刘兆藜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沉着固守阵地。次日,敌复出动飞机轮番轰炸,而后由步兵分头出击。刘兆藜即电令各部逐次佯退,诱敌至3华里长之狭长地带,予以伏击。当敌进入伏击圈时,我军8门山炮及其他轻重武器一齐发射。敌先头部队2000余人,正拟回师援救,又遭我军两面夹击,鏖战数小时,敌全军溃败。是役,俘敌6名,击毁坦克3辆、炮车4辆、装甲车9辆,缴获山炮3门、野炮1门、机枪2挺、步枪89支、太阳旗17面及其他军用物资300余件。是时,刘兆藜挥得胜之师,一度收复失地上、中、下泗安镇,又俘日军女看护2人,缴获5辆日军汽车所载的呢军衣、毛毯,炸毁敌部分汽车及卸走零件的炮车。28日,上级令一四六师乘大胜士气高涨,向虹星桥方向抄袭,截断了敌军退路,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陈诚认为:这次泗安战役,一四六师反攻日军,刘兆藜调动兵力和运用战术都很灵活,作战应当以此为例。

1938年1月,刘湘死后,刘兆藜因受排斥,辞职回川,就任四川省政府保安处中将处长,保持刘湘所遗留的十几个保安团,到1947年交给了王元晖。1949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阎锡山,委派刘兆藜任“川西北反共救国军”中将总指挥,李元宗任副总指挥。12月7日,部队正式成立。不久,即经同乡贾来薰策反,于12月22日配合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成都、彭县一带起义。刘兆藜部开到三江口整编,刘兆藜去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起义将领学习班学习。后在北碚蔡家场落户,为北碚区政协委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