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贞

更新时间:2024-04-15 08:31

刘力贞同志1929年11月17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是革命先烈刘志丹的女儿。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至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1993年4月离休。

人物生平

刘力贞,1929年11月生于陕西保安(今志丹县),是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4岁时被敌人抄家,自幼随母亲在红军队伍中熏陶成长。

1934年底,红军迁往南梁根据地后,一家人才有一段短暂的团聚。刘力贞当时给大家的印象是“说话不多,但记忆力非常好,非常聪明”。

1936年春,刘志丹同志东渡黄河牺牲后,父亲牺牲时,刘力贞不到7岁。父亲牺牲后,1937年刘力贞回到延安上完小学和中学。她在党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度过了少年时代。

1938年,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曾派人送刘力贞去苏联上学,张国焘叛变后,由于国民党查得紧,走到甘肃就回来了。

1948年,18岁的刘力贞已经有了两年的党龄,成为延安大学校部秘书。这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当时在《陕西日报》工作的记者张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各类专门人才,20岁的刘力贞离开母亲,赴中国医科大学学医。大学毕业后,上海第一医学院选调研究生,刘力贞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成为10名入选者之一。此后,刘力贞又学习了中医和针灸,由此走上了医学道路。

1949年初,由于学习紧张,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

20世纪60年代,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省上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陕北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当时刘力贞结核病还未痊愈,经常发低烧,而她却心系生养她的那块土地:“我要去那里,那儿有我千丝万缕的根。我是刘志丹的女儿,是父亲让我这样做的!”回到陕北后,刘力贞拖着病弱的身体,带领30人组成的医疗队,在陕北巡回医疗。之后,她留在西安工作、生活。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灾难。在这场灾难中,刘志丹的女儿自然不能幸免,1969年,刘力贞夫妇下放。王珊珊随父母到三原县城,直到1971年返回西安。虽然很苦,但是在三原县医院的工作让她感受到了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大家解除病痛。”

刘力贞曾担任三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0年,陕西省五届人大工作会议补选副主任时,刘力贞成为候选人。在打印候选人名单时,她的本名“刘力真”被打成“刘力贞”。不曾想,刘力贞高票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从此,她的名字也改成了“刘力贞”。她先后担任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省人大工作的十多年间,她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己任,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地方立法、监督做了大量工作。

1993年4月离休。离休后,她担任陕北建设委员会顾问及陕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积极开展党史研究,为加快老区建设、弘扬延安精神辗转奔波、忘我工作。

2014年11月3日14时56分,刘力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家庭生活

刘力贞的丈夫张光(原名王鹏飞)。

刘力贞有一子一女,女儿王珊珊和儿子王茁茁,如今都已成家立业。

社会评价

淡泊名利

刘力贞淡泊名利,她认为:“自己只愿意为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只要有机会解除病人的痛苦,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她和丈夫要求子女和后辈不要以刘家后代自居,“要做一个端正的、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刘力贞当了10多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担任陕北建设委员会顾问及陕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大部分时间仍忙于社会事务。她说,父亲当年闹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幸福日子。今天我们这些工作也算是继承前辈遗志,改变陕北贫困面貌。

在一篇署名为张国柱的悼念文章中,身世坎坷的刘力贞被比喻为“历史的眼泪”,“好了,她去了,一滴眼泪终于回归大地的怀抱。”

高风亮节

与父亲戎马倥偬的经历不同,刘力贞终身与医学相伴。

20世纪60年代,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省里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当时刘力贞身患结核病,经常发低烧,但她毅然前去。

80多岁的刘力贞和丈夫张光住在西安。家里陈设简单,地板材质是上世纪90年代常用的水磨石,墙上挂着刘志丹的画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