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4 00:56
刘存德(1508-1578年),字至仁,号沂东,福建同安人。嘉靖六七年(1537-1538)联第进士,授官行人掌管奉使、颁诏、册封等事。在江南任浙江道御史时,巡视两淮,上疏调储备粮赈济贫民获准,百姓略改善生活。巡视应天府(今南京)时,不徇私,将朋友潘少宰(时任吏部侍郎)门下子弟因犯杀人罪逮捕处决。后任松江知府,时值大旱多年,百姓无法交纳赋税,上司派人督办催交,他恳请使者准许松江三年内还清欠款。又升浙江按察副使,统管嘉湖诸军,一举斩倭寇130名。不久调任广东海道兼番市舶提举司,平息许朝光叛军。由于他功勋累累,遭到各方嫉恨,最终被迫返乡,71岁卒。著有《洁甃堂遗稿》10卷。
刘存德,福建同安东桥人,原藉同安县积善里后浦(今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凤山村),其父刘恭奉母王氏择居同安东桥铁岗之下的五甲村(今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五甲自然村),遂以“桥东”作为刘氏家族“灯号”。明嘉靖十六、十七年(1537、1538年),刘存德联第进士,初授行人,奉使益王府。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由行人选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巡盐御史,巡视两淮。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出任松江府知府。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丁外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年)服除,得补南康知府,赴任后因病归养。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京入觐,授浙江按察司巡视副使,统管嘉湖诸军,抗击倭寇。又调广东巡视海道副使兼番市舶提举司,皆有功绩,却以功见嫉,被中归。
归田后,刘存德于东山脚下、东溪之畔结庐,仍以宋北,青安知县危秉文的草堂“结甃堂”名之,取《易·井》的“井甃无咎”句“以名堂之意”。在结甃堂旁,刘存德建了六角亭、半月池、观月台、石梁庵和石塔;在临溪的石台上,题书“紫阳旧游”、“东皋清流”、“友石之居”等字,“凡台树亭塔,花草竹树,备极一时之观”,严然是一处人文胜景。刘存德于此种秫酿酒,邀引丁一中、刘汝楠等名人吟诗作赋、交相唱和。而其生平仕学显晦所著文赋诗词,也以《结甃堂遗稿》为名。
《结甃堂遗稿》为刘存德逝世后,其子刘梦龙等所辑,初刊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然初刊本今已荡然无存,同安区图书馆所藏的乾隆刊本,乃其七世孙刘兰重刊。全书八卷首一卷,分四册,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半叶九行二十二字。缺内封。卷之首有序二:一为明崇祯三年(1630年)东阁大学士林钎所作之序;一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刘存德之七世孙刘兰、刘守、刘敬、刘瀚及八世孙刘清、刘澜所作的重刊序。此外还附列《同安县志·名臣传》之刘存德小传。正文各卷卷端大题为“结甃堂遗稿卷之× 同安沂东刘存德著 男梦龙 梦熊 梦驺 梦松 梦潮同校”。其卷一为奏疏,卷二为史评,卷三为赋、古诗、歌、行、乐府、律诗,卷四为绝句、集句,卷五、六为序,卷七为记、碑、状、志、祭文,卷八为杂著。
他教子有方,诗书传家。五个儿子中,四子梦松、五子梦潮中进士,为此而列温陵(泉州)三十三家“父子进士”之列。其后裔有举人、钦赐副举人、贡士、国学生、生员六十多人。曾孙刘望龄是顺治十五年同安仅有的进士,因此刘家也成为温陵二十二家“祖孙进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