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营村

更新时间:2024-05-12 10:51

刘家营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齐陵街道刘家营位于淄河东岸1公里,南至309国道4公里,西至济青高速路400米。现有居民278户、100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80%。

村情概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刘家营村

齐陵街道刘家营位于淄河东岸1公里,南至309国道4公里,西至济青高速路400米。现有居民278户、100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80%。

由来

元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人立村,因是蒙古族将领五公留居地,初名“留下营”,也称刘下营,后改为刘家营至今。

沿革

刘家营元代立村,明清时期属临淄县端智乡。民国时期属临淄县东四社。1950年后,属临淄县龙池区龙池乡。1956年6月撤销龙池区,属孝陵乡。1958年9月属齐陵公社。1984年4月,属齐陵镇。2003年12月属临淄区齐陵街道。

发展历史

刘家营村是山东省惟一的蒙古族聚居村。刘家营蒙古族的先世系翰罗那歹氏人。这是一个古老的蒙古部族。

成吉思汗于1200年至1206年间战胜了塔塔儿、克烈乃蛮诸部,统一了蒙古主要部落。后元世祖忽必烈历经多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

在创业建国和统一中国的征战中,蒙古强盛部落斡罗那歹人,是蒙古军队中的强大部队。高祖五公就是斡罗那歹人,也是一名勇猛将领。元中统三年(1262年),元朝派强大军队进驻山东,翰罗那歹氏族的蒙古军役随军到山东驻防,有的则被驻派临淄。五公就在其中。

元代蒙古碑文记载:李兵变,五公被俘,誓死不屈。李因十分欣赏这位蒙古族士兵的忠勇和气节,将五公释放。随着元朝势力强大,为充实驻中原各军兵力,加强后勤补给,元至元八年(1271年),每军拨赐草场7顷以饲马练兵。五公娶了当地白氏汉族姑娘为妻。婚后夫妻恩爱,生有四子。至元三十年(1293年),五公因忠于职守,勤于公务,又有战功,被擢升为益都万户府镇抚。后老死任上。

五公的后世子孙在汉族聚居区顽强的生存下来。原来的几顶蒙古包,演变为现在的刘家营。前四世为蒙古名字,时为元中期和末期。至第五世已是明朝初年,为了避免受歧视和迫害,他们以留下营的“留”字谐音改姓“刘”。

因世代与汉族同胞生活在一起,岁月的熏染,他们的生活已融入很多汉族习俗。但仍保留许多鲜明蒙古特色的民族活动。每年五一前后,都举办摔跤比赛,多为青壮年参加。蒙汉两族青年同场竞技,既是传统健身活动,也增进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和亲情。

每五年一次的斗羊节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青州等地几十个村的群众前来参加。在刘家营村,蒙古族家庭都供有成吉思汗半身铜像,表示不忘宗祖。自五公娶汉族女性为妻始,本民族女性,也自五公的孙女大姐始,嫁给汉族青年为妻。蒙汉通婚,世代联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