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5 16:58
刘建航(1929年4月26日—2016年7月31日),河北深泽人,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原上海市地铁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原主任、高级工程师。
1929年4月26日,刘建航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
1947年,考入交通大学。
1949年3月,在交通大学就学期间参加革命工作。
1950年,被分派到江西、福建一带实习修路造桥,后在安徽、江苏一带治理淮河。
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工作。
1956年,担任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排水室工程师、院党总支委员、地铁组组长、工程师。
1960年,担任上海市隧道局、上海市城建局科长、工程师。
1965年,担任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实验研究站工程师、站长。
1968年,担任隧道建设公司质量员、副经理、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85年,担任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1992年,担任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7月31日8时2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刘建航研究和设计含水软弱地层中盾构法隧道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拼装式衬砌,率先攻克衬砌结构防水关键,用以建成第一条黄浦江越江隧道及地铁试验段,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开拓盾构、沉管、连续沉井法,以建成困难地层的20条市政隧道。在江底高压沼气砂层建隧,解决喷发沼气流沙等世界罕见难题。首次在建筑密集区用自制11.3米盾构、地下墙深基坑法和环境保护技术建成第二条浦江隧道,该工程获国家金奖。在地铁工程中采用车站地下墙深基坑明挖法、逆筑法及盾构穿越建筑群等新技术有效控制了流变性地层移动,保护了市政建筑设施。
截至2016年7月,刘建航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1项。
截至2016年7月,刘建航身为同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9名博士生、1名博士后和1名硕士生,还与多名青年科技人员订立了师徒合同。
刘建航先后担任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建委科技委顾问、申通地铁集团顾问、地铁运营公司顾问、长江隧桥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北京交大地下工程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顾问、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建航被勒令停止实验,被“批斗”、“改造”。一直被“改造”到1970年。由于上海的市政建设没有完全停止,1970年之后,刘建航一边下工地劳动一边为上海市政地下工程做设计。
刘建航是中国软土层地铁、越江隧道等地下工程科研、设计及施工的主要开拓者。(上海观察评)
刘建航50多年来,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上海地铁建设事业,视地铁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建成的两条黄浦江越江隧道、地铁一、二号线工程和20余条市政隧道等建设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城市导报》评)
刘建航多次将政府颁发的奖金和自己的积蓄捐给组织。1996年设立的“刘建航青年成才奖”;2016年4月25日,他个人出资25万元并牵头设立的专门基金———“刘建航院士奖励基金”首度颁奖,5名中青年专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