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基

更新时间:2023-11-30 18:27

刘开基(1912-1993),曾用名新春,山西沁源城南村人。16岁开始接受革命影响,以赶马车为掩护,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冬参加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次年7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沁源县一、三区牺盟会协理员,县牺盟会协理员,区分委副书记,中共沁源中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沁源县委副书记、书记兼县游击大队政委,沁源对敌围困斗争指挥部政委。参与太岳抗日根据地建设,组织和领导了“沁源围困战”被誉为“抗日模范县委书记”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1953年3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1956年4月起任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贫下中农协会主任、山西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主任等职。1975年3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突出抓了全省“文化大革命”中兔假错案的平反和干部政策的落实工作,对稳定全省政治局面,促进经济发展,起了组织保证作用。曾先后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第一、二、三、四届党代会代表,省委委员、省委常委,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西省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人大代表,山西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委员、常委。

人物生平

刘开基(1912-1993),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2年3月10日生,山西省沁源县城南村人。曾用名刘新春。雇工家庭出身,少年时给地主家干活。16岁开始接受革命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冬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

同年冬任沁源县第一区、第三区牺盟会协助员。1937年7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沁源县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工作员,县牺盟会协理员、秘书,区分委副书记,中共沁源中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沁源县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

1944年1月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1943年10月进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至1948年3月任中共太岳区第一地委副书记,1948年3月至5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八军分区政治委员。同年4月至1949年8月任中共太岳区第一地委书记。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任华北军区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其间,1949年6月至7月称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领导人民治理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同时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援前线。

1949年9月至1951年3月任中共汾阳地委书记兼山西军区汾阳军分区政治委员。1951年5月至1953年1月任中共山西太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52年9月至1953年2月兼任中共太原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2年10月至1953年1月兼任中共太原市委直属党委会书记。1953年1月至1956年5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4月至1967年1月任山西省副省长,主管农业。1956年至1958年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1959年8月至1960年2月兼任山西省农业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1963年9月至1967年1月兼任山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65年8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1965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农林办公室主任。组织领导汾河水库、水峪河水库、黄河天桥水电站等大中型水利、电力工程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68年5月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常委,省农林水利局主任、省革命委员会业务组副组长。1971年4月至1979年1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1975年3月至1977年4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山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4年离休。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西省政协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山西省第一至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第一至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离休。1993年2月21日在太原逝世。出版有《刘开基纪念文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