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8 15:56
刘念智(1912.09--2003.03),男,汉族,浙江定海(今舟山)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执行委员会顾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至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八届、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原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原香港上海实业公司董事长、名誉董事长。
刘念智,1912年9月生于浙江定海(今舟山)一个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家庭,是民族实业家刘鸿生第四子,原全国政协委员刘念义胞弟。1929年(民国十八年)前往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习,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在鲍拉德会计事务所实习。1936年回国后开始参与家族企业集团经营活动,协助其父刘鸿生事业,为巨额债务所困扰的刘氏企业渡过难关。上海沦陷后,把日军占领下的章华毛纺织厂机器设备装箱运往海防,再转重庆,使刘氏企业成功脱险。曾任重庆中国火柴原料厂协理、上海华东煤矿公司副经理、上海中华码头公司副经理、总经理、开滦煤矿上海办事处码头部主任。1940年起历任重庆中国毛纺厂运输部主任,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善后救济总署储运厅顾问。
解放前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刘念智毅然协助父亲将刘氏30多个企业和资金留在大陆,为解放初期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52年任上海章华毛纺厂经理。1953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他所在的企业成为当时上海首批申请公私合营的几十家私营企业之一。1956年任上海市毛麻工业公司副经理。“文革”后,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上海市侨联副主席。1979年起参加全国工商联工作,历任全国工商联第四、五、六届副主席、第七届顾问。1983年4月~1993年2月任上海市第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香港上海实业公司董事长、名誉董事长等职。
他是是第四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第三届副主席。
刘念智同志,因病于2003年3月16日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刘念智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江泽民、黄菊、陈良宇、荣毅仁、刘延东、霍英东、马万祺、黄孟复,孙起孟、王光英、孙孚凌、万国权、经叔平以及他的生前友好何厚铧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1982年3月,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了刘念智撰的《实业家刘鸿生传略》---回忆我的父亲,通过对其父亲一生的描述,进一步使人们全面了解刘鸿生的企业管理的思想、经营理念、作风和工作方法。
刘念智调教杜少爷
一、受命接教杜公子
1929年,刘鸿生先生对自己的心爱的四子刘念智进行了戒骄成人的教育后,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刘念智刻苦认真学习,毕业后经过两年实习,于1936年初回到上海。刘鸿生先生是育人的高手。他知道怎么样才能更好培养孩子。所以就把他安排到中华码头公司当一名普通的会计员,从最低层做起。实际上是让他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以后码头上接班。当时上海的所有码头,都被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手下的那班人控制着。那班人都是码头上大大小小的包工头,是码头上的“地头蛇”。他们帮派严重,强横霸道,是不能得罪的。如果得罪了,轻则受辱,重则送命。听听当时上海流传的俗谚:“好人不吃码头饭,要吃码头饭,就得拜个老头子。 ”就知道那时候,吃码头饭的要个这样的背景是多么的重要啊。
刘鸿生在上海办企业做生意,自然也跟这些大亨有着各种各样的交往。从码头的角度来说杜月笙的手下最多。所以刘鸿生想叫刘念智拜杜月笙做老头子,这样做事就会有照应。在当时刘念智的心里,码头上的这些人都是上海的地痞流氓,怎么能拜这些人的头领为老头子。他说:“爸爸,你平时嘱咐我的一些话,我都是愿意做,也能做到。只是拜老头子这件事,我不想做。背上了这个包袱,对我将来没有好处。 ”
刘鸿生就说:“不拜也好。你大了,凡事应该自己主张,我不勉强你,只是再嘱咐一遍:千万不可得罪人!尤其是掌握实权的人。 ”
不想三个月后。却是杜月笙求上门来。原来杜月笙最宠爱的七姨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七姨太想把两个宝贝儿子送到英国去留学。他们知道刘念智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就通过刘鸿生来请刘念智给这两个儿子调教。每天花两个钟头的时间,在三个月内,教他们学会一些英国社交上的语言和礼节。刘鸿生知道这是一次很有利的机会,就对刘念智说:“你要把杜先生嘱托的事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来办。别的事都可以暂时放一放。 ”
刘念智见父亲这样说,而且教英语是文雅之事。就接受了父亲的嘱托。
二、西餐馆里实验课
1936年7月的一天,刘念智穿戴整齐,兴冲冲来到了华格臬路的杜公馆。听到警卫传报后的杜七太,赶忙下楼来迎接,满面春风地对着刘念智叫着老师,把他迎接进了客厅,说:“请到侬这样的好老师,,真是孩子的好运气。以后务必请侬严格教导,一切遵照侬的吩咐做。要是他们不听话,请侬马上告诉我,我来管教。……”听那话说,就知道杜七太确不一般,说话很有水平。
当两个身着纺绸长衫,梳着对分的西式发型的杜公子下楼来,到刘念智身前,深深鞠了一躬后,站在杜七太身边不停地摆弄折扇时,刘念智心里阵阵发凉:这像戏台上的“花花公子”王老虎那样的杜公子,如何能在几个月内改变成为像英国绅士家庭出身的样子呢?他失望地皱下眉头。杜七太毕竟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有修炼的,感觉敏锐,竟然看出刘念智的不快心情,马上对两位儿子厉声喊道:“快把扇子丢下!你们看,刘家四哥有像你们那样扇扇子的吗? ”
刘念智在跟杜七太交谈之中了解了他们的情况,也感知到杜七太的诚意。刘念智很快选定应该实施的是后一种方案,那就是在实践中让他们学习,只说教肯定无效。于是在征得杜七太同意后,就带上杜家两位公子进西餐馆去吃西餐。
刘念智知道,英国人绅士风度,就是要讲究仪容和服装整洁;男士切忌粗俗邋遢,女士不能轻浮俗艳;言行举止彬彬有礼,文雅大方;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不做任何越礼之事。其核心就是文明礼貌,举止得体。而餐桌行为最能看出绅士风度的表现。英国第一个伟大诗人杰弗里·乔叟在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中,就强调良好的餐桌行为的重要,指出要做到“嘴唇从不漏食物碎屑,手指头也不会浸入汤里;他能够将食物轻轻举起,不让一星半点掉在胸前。 ”刘念智就决定从就餐入手来教导。
在西餐馆,刘念智向侍者要了西菜单,首先让他们熟悉各种菜名,这菜名也是很有学问的。他就给他们介绍各种菜的特点。那两个公子觉得新奇,倒还听得认真。接着向他们讲解各种宴会上的礼节,安排席位的惯例,不同的酒类和不同的杯子,不同的羹匙、刀、叉和不同的用法,还有关于就餐时必须注意的礼貌。在讲解中,他特别提醒他们,喝汤、吃食都不可发出声音来。咀嚼食物不可张开大嘴,要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除了面包、饼干等小食物可以用手指取食外,其他食物都应该用叉或匙送进嘴里。切不可用刀尖挑起食物向嘴里送。这些看似很具体的细小的言行举止,其实却是关系到文明礼貌的大事,竟是绅士风度的体现。所以刘念智反复讲解提醒。而那两个兄弟用刀叉起来,不是刀背刀刃分不清,就是把鸡块挑出盆外,洋相百出,让人见了啼笑皆非。刘念智就耐心地反复地给他们演示,细细地指点,手把手地给他们一次次矫正。
这种技术性的东西多多指导,多多实习是慢慢会好一点的。但是那些从小形成的生活习惯,要改变就更难了。随地吐痰,不讲卫生,这个不文明的现象,绅士最最不耻的行为,却是国人的一个不良习惯,而杜家的公子更甚。刘念智反复对他们说,痰千万不可随地乱吐,只能吐在自己的手帕里。他们却似没有听到似的,根本不当一会事。刚刚说好,啪嗒一声,他们的浓痰就落在地上。真是难啊,可是接受了这任务也没有办法,刘念智只有耐住性子,一次又一次地指教,调理。
这样每天好像朋友请客那样请他们吃西餐,每天反复讲解,跟他们像朋友一样反复要求,反复指点,反复学习了解各种礼节。那吃西餐其实就成了理解教育的入门课、实验课了。
三、结合实践教英语
当然,英语语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课。每天在家里教他们一个小时的英语。可是对这样的公子,又不能像中学生那样来教,得选用一个适合他们的方法来教,那么最好的就是在小范围内营造语言环境。于是虽然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不得不采用认读、跟读的方法请他们一个个读。刘念智对发音要求很严格,一定要他们发到准确为止,一个读音有时候就反复矫正,练习十几遍才慢慢发得正确。教的内容自然都是一些英国的社交用语。几天下来教了部分用语后,刘念智提出,在他们三个人相处时的谈话交流都必须用英语。虽然两位公子唏嘘了一阵,最后还是举手同意。于是交淡之时,就结结巴巴讲起英语,然后叫他们两兄弟互相指正。刘念智在旁边认真矫正他们的发音,一边用流利而纯正的英语跟他们交谈,他们还是侧耳倾听,毕竟年轻人,刘念智认真,他们也认真起来,慢慢也能讲起英语来。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刘念智还安排每星期六要他们一起看一次外国原版的电影,当然那不是简单的看看就算完了,第二天是要他们把看过的电影的情节,用英语讲给他听。他们对电影中的情节领会不正确的,就帮助他们纠正过来,他们表达词语用错的,就讲给他们听,叫他们再复述一遍。这种结合现实的教育,很实用也实在,效果相应就明显,两个公子见自己学习上有了进步,也尽心用功了。
四、教习骑术等技能
骑术往往是绅士的一种特定的活动,那既是勇敢又是高雅的体现。所以,从某种角度说马术运动是绅士风采的一种展示,绅士与马术运动是完美结合的。所以刘念智觉得应该让他们也懂得一点马术。正好在上海的江湾跑马场,刘鸿生有几匹赛马圈养在那儿。这给刘念智提供了教育的有利条件,于是他带这两位公子去那里学骑术,给他们精心讲解骑马的姿势和操纵的方法。可是这两位平时娇生惯养又很自高的公子,初此见到那高大的骏马,就畏缩害怕,不敢去迎着马头面对,一步步退到马的后面去了,不敢靠近马前身。刘念智就告诉他们:“马是不喜欢人去拍马屁的。你应该靠近他的前身,不要躲在后面。躲在后面,要防备被他起脚踢你。 ”示范着让两位公子靠近马前。而后刘念智轻巧地翻身上马,给他们表演一番马术。两个公子本以为刘念智只是口头讲讲,一看他竟然这么高强自若,马术高巧,赞不绝口,那敬慕的程度一下上升。于是对刘念智的话也听起来,遵照他的指点靠近马,学着上马,跑动。刘念智带他们在跑马场学习了三个星期,也就学会了骑马。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跑去告诉杜月笙和杜七太。杜月笙杜七太听了非常高兴。对两个儿子大为赞扬。这使他们更加高兴。
在骑马教学取得成功后,刘念智接着又教他们学游泳、打网球、玩桥牌。在学习中也告诉他们,这些玩意儿,不是一下子就能学得精通的,但是必须懂一点,才能跟上流社会打交道。因为骑马的学会给他们有很成功的感觉,所以这些他们也认真学,听刘念智的指导。
五、教学效果的辐射
从夏到秋,这三个月中刘念智辛勤教导,示范引导,巧妙指导,杜家兄弟原本的花花公子哥儿的样子一扫而空,成了很有精神的青年小伙,他们叫刘念智为“四哥”了,有什么事喜欢跟刘念智说说,竟成了真正的朋友。最后阶段,刘念智耐心地帮助他们准备好行装。
1936年的12月,杜月笙举行宴会。刘念智也收到了请帖。刘鸿生高兴地对刘念智说:“杜先生请小辈吃饭是破天荒的事。四儿,你的工作做到家了。 ”
那天刘念智和父亲来到杜公馆,侍者早就通报进去,杜月笙杜七太和两个儿子快步出来迎接。杜月笙紧紧握住刘念智的手说:“四兄,实在辛苦你了!这两个孩子在你的管教下,完全变了样子。多谢!多谢! ”那些台阶前站立的杜门的手下全都毕恭毕敬鞠躬行礼。
在这五十来人的宴会上。刘念智被安排在主人席一桌。酒过数巡,杜月笙就特地把他介绍给在坐的诸位名流,并代表全家向刘念智敬酒,表示感谢。宴会厅上登时满厅轰动,全体客人都站起来端着酒杯陪饮。
在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手法更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会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也会做些收买人心的事。他一改传统流氓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虽然当时刘鸿生已经是十来个企业的老板,已经是千百万富翁的身价,已经是国营轮船招商局的总经理,在上海资本家中是数一数二的闻人,但是,在这十里洋场中,还得让杜月笙称王称霸。这就是社会的复杂性。
从此,刘念智在码头上办事就方便得很。那些码头上戴歪帽子的杜门暗探之类,见到他都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不再叫他“四小开”了,而是敬称“四先生”了,把他当作自己人。他在码头上的工作就越来越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