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5 11:19
个人简介
1972年入外交部;
1973年—1996年 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使馆工作,任三秘、二秘、一秘、参赞;
1979年—1999年 先后在外交部西亚北非司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
1999年—2002年 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
2002年—2007年 任中国驻伊朗大使;
2008年起任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
从外交官到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代表:刘振堂大使1972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使馆任职。1999年至2007年曾先后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中国驻伊朗大使。现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世博会礼仪大使、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等。
近日,本刊在上海专访了刘振堂大使,在侃侃而谈之中,我们领略了一名外交官的风华岁月。
刘振堂大使1972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使馆任职。1999年至2007年曾先后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中国驻伊朗大使。现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世博会礼仪大使、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等。最近他撰写的《波斯风情:伊朗》、《七千年古韵:埃及》列入由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推出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丛书并已出版。
刘振堂大使从事外交事业30多年,在中东地区工作了25年。近日,本刊在上海专访了刘振堂大使,在侃侃而谈之中,我们领略了一名外交官的风华岁月,听他说着多年海外生活的奇趣经历和不凡见闻,我们逐渐了解外交官这个神秘的职业。听他说着在中东生活那些过往岁月的点滴,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外国领导人之间有趣的小故事,会恍惚觉得时光交错,自己也曾那么走了一遭。从中国到伊朗、黎巴嫩,从外交部到家庭,或许,只有一个行走着的人,才会对生命和时光的路途有着如此深沉的观察和提炼。走近刘振堂大使,让我们透过外交大使的眼睛,找出同处地球家园的我们患难与共、和谐共存的瞬间,记录那些超越语言、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人类的共同情感。
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两条很忙的腿
自1969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1972年进入外交部,刘振堂大使就一直从事着外交事业。从科员到副司长再到大使,他的足迹遍及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细心体味着社会人情和自然风物。
“相互了解、彼此欣赏才是加深双边关系的前提”,这是刘大使多年来的工作信条。当我们问及如何看待外交大使这个职业时,刘大使深情地表示:“外交大使,一定要有一颗很热的心,有一对很冷的眼和两条很忙的腿。”他说外交大使的工作复杂却有意思,细微到着装谈吐的每一个细节,宏观到两个国家之间的邦交友谊。“人们常常不了解外交大使究竟是干什么的。其实我们的职业和古代的使节工作性质是非常相像的。这些工作有的是必须要做的,而有的却是可做可不做的。比如保护侨民、办理签证这些工作就是我们职责范围之内的。而了解一个国家、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就是弹性颇大的一块工作内容。应该说大使的这份工作,知识面要求是非常全面的。我曾经就为了工作恶补过伊朗史。还有语言问题也
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中学时代学的是俄语,大学学的是阿拉伯语,毕业后自学了英文,到了伊朗又开始自学波斯文。每天都是在一天的工作后逼着自己,再累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自学波斯文,所以那段时间再加上后来自己的努力,我现在大概已经累积了起码上一、两千个单词了。其实选择外交官这条道路,你就是选择了一条奉献之路,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你代表的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肩上是承担着使命的。那就是,千方百计要让其他的国家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让我们的国家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为我们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处理任何问题、发挥任何作用扫清障碍、铺平道路。也有人会问,在中东这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有没有危险,我可以这样说,黎巴嫩内战的时候,我曾经亲眼看见有人被打死,亲眼看
着一座大楼、一个使馆就这样在我眼前被炸毁。战乱、飞机失事、遭遇突发事件,这些词在我们看来都不足以构成内心的恐惧。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个体的一个人,我们是代表着国家,我们是一群肩负国家重担的人。”
在国外多年的工作经历,刘大使的好人缘也令他受到了许多国外领袖人物的亲近,和他们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国外工作时间久了,就会有一个很深刻的体悟。虽然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整个地球人类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是大体相近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理念,其实国外也有这种理念。整个世界其实是处在一种共存互利的态势下的。我们同处一个地球家园,大家的关系应是互相同情互相包容的。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外国的领导人,他们的出身背景不同,脾气秉性也不尽相同。有的比较幽默,有的就比较持重,具备不同的个人魅力。比如有的市长没有专职司机,而是自己开车。有的总统竟然会自己带盒饭,外出公干也不喜欢住五星级的酒店。他
们中不少人所遵循的为官之道和我们中国勤政廉政的传统文化大体是一致的。”
让世博会接待工作能够更加平顺
本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刘振堂现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世博会礼仪大使。到底什么是“礼仪大使”?他们的工作都包括哪些内容?刘大使一一诠释:“首先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在这次世博会的申办过程中我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当时我们使馆配合国内为祖国争取到了黎巴嫩和伊朗两票。而现在的礼仪大使其实也是和我先前的外交大使工作相关联的一份责任。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协助上海方面做好外国政要的接待工作,负责好机场的迎送;第二,是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出席有关国家‘国家馆日’及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我们要同外宾进行良好的沟通,要主动介绍中国和世博的相关情况,回答外方的提问。因为我们在那些国家生活工作过这么多年,对那些国家比较地熟悉和
了解。所以,我们对外可以对有关的国家领导人作介绍、多关照,对内也可以为我们相关负责人提供信息、提出建议,使这次世博会的接待工作能够进行得更加平顺。”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但刘大使却认为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世博会是一个浩大的综合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协调不当都会影响全局,所以要凝聚各方力量,协调各方面人力资源。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前我们都经过培训。之前我也不断熟悉材料,认真‘备课’。这次任务还考验了个人体能。这么炎热的夏天,各国官员到达上海的时间又都不同,有的深夜到,有的凌晨走,如果是承担接机工作,就需要有良好的体能,充沛的精力,否则是难以胜任的。”
对家庭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采访中,刘振堂大使谈得最多的字眼是“国家”、“责任”、“民族”等。而说起家庭,大使的眼中也流露出真男儿的如许深情:“自从事外交事业开始我就一直以‘奉献’二字要求自己。而我也非常幸运得到家庭和妻子孩子的支持。为官,我讲求‘清’,所以妻子和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并没有因为我的职业而得到丝毫优惠。我的孩子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幼儿园就换了不下10多个。我的父亲、母亲去世,我何尝不期望能够赶回家为老人送最后一程,可是由于工作,实在赶不回来。孩子的成长有很多重要的时刻我是缺席的,这也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为人夫、为人父,不想家,怎么可能。有可能你会问我怎么不打个电话回家,可是我们刚工作那个时候,国家还很穷,外交人员的待遇还比较低,网络远没有现在那么发
达,5分钟的电话就相当于我们当时1个月的生活补贴了。有时想得难受就拿出相片看看,感觉她们就像待在我身边一样,其实我们的大使馆当时就像一座‘和尚庙’(笑),除了大使夫人等个别女士外,绝大多数馆员是从事外交工作的男士。”
如刘振堂大使这样的人群并不常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他们职业特殊,身份不凡,他们漂洋过海,经历诸多,但他们心里却有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执著以及岳飞报国坚贞忠勇的不屈。他们是国家民族和人类美好情感的纽带桥梁,在他们个体生命的漫漫光阴中,我们始终能够领略到一种未曾被间断的善与信、忠与贞的遵循。胡绳睴;杨瑛
刘振堂与他的伊朗情结(画外音):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进入外交部,他一直从事着外交事业,从科员到副司长,再到大使。他的足迹遍及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伊朗,用心体会着社会人情和自然风物,他便是刘振堂。本期《都市在线》带您一起走进大使视角,感悟外交人生。
(片花)
(画外音)
曾奔走于很多国家之间的刘振堂说,在他呆过的国家里,不管是伊朗还是中东其它国家,“中国脸”就是通行证。不夸张地说,在伊朗城市生活,吃穿住行基本上都少不了中国元素。中国的铁路修到哪里,中国商品也就延伸到哪里。
刘振堂:不但在伊朗,在整个中东,在我所到的所有的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这是得益于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就确定了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我们对所有国家都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互利共赢。所以我们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我们把所有的国家和人民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以诚相待,所以别人对我们也是投桃报李。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领导人,一直到现在的领导人,以及我们所有的对外的工作者,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们对中国更加了解,更加信任,更加真诚。所以只要你长一张中国脸,他们就对你特别友好,他们认为中国是友善的,中国对他们不但没有恶意,而且充满了善意。
(画外音)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伊朗是世界第二石油储存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可以说,伊朗丰富的能源支援了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技术和商品也帮助了伊朗的经济发展。
刘振堂:我们中国人和伊朗,彼此都离不开彼此,彼此相互需要。比如说伊朗,每年卖给我们两千多万吨石油,我们现在每天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因为石油和石油产品,不但是能源,也是很重要的资源。它可以派生出几千种产品,包括你们的摄像机,我们穿的胶鞋,我们桌上涂的油漆,我们手机外壳都是离不开石油产品。伊朗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因为我们在伊朗开拓市场,伊朗应该是我们走出去战略最先施行的地方。伊朗的交通、通讯、能源各个方面都有中国的工程项目,包括德黑兰所有的地铁和交铁都是中国建设的。德黑兰,还有伊朗其它地方的发电站,我们建了很多,也就是伊朗几乎是十分之一的电都是中国建的电厂发的电。伊朗有三十个省几乎每个省都有中国的通信公司给他们建立交换站、通信设备,所以他们的通讯也离不开我们。至于说我们的服装,我们的玩具,几乎充斥了伊朗的市场。应该说我们和伊朗相互需要,谁也离不开谁。
(画外音)
中伊建交39年,在这39年中,伊朗由王国变为伊斯兰共和国,由亲美变为反美,经历了两伊战争和外交孤立。国际风云变幻,中国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双边的友好关系。刘振堂说,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伊朗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刘振堂:因为我们比起世界的好多国家的好多方面还有差距,即使是小国、中等国家。我在伊朗工作的五年期间,我竟然看到吐痰的不超过三个人,而且我在公园里几乎见不到一块废纸。这就是他们在整洁方面,在市容市貌方面,在个人形象方面,他们已经有很高的档次,所以在这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国人学习。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无论是大国小国,甚至有一些很小的国家,他们都有长处。咱们中国俗话说得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能把全世界,哪怕是最小的国家,像巴林,中东不到七百平方公里国家的小国,他们的长处学到手,那我们中国就是第一流,那样我们中国才是真正的一个文明大国。
下节预告:
原伊朗大使刘振堂,究竟有着怎样的外交人生,是穷家小子的历练,还是力求上进的决心,本期《都市在线》正在播出……
(画外音)
1945年,刘振堂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市。四十多年前,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他一边上山砍柴挣钱,一边刻苦学习,最终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在艰苦生活条件下,刘大使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外语。
刘振堂: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有顺利的时候,有挫折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巨大的一个挫折。但是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也应该正确地对待。我们参加劳动,我们到干校去,我们劳动也是很认真,我们经过劳动使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同时我们也真正体会到,占我们国家70%(人口)的农民兄弟是多么不容易。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们得到的很少,他们的生活还处在很低级的水平,我们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将来工作了,也要努力地去回报他们,正是他们吃苦才培养了我们,使我们能够不断得到更多的知识。
(画外音)
当时农村很贫困,父母还让自己上大学,刘振堂虽然没力量去改变那种环境,但是小时候的艰苦,读书的艰辛却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刘大使认为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大学的学习对人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的意义。他说,“环境不会以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自己做一些改变。”
刘振堂:因为小的时候很贫困。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过年可以吃到饺子,可以穿一双新鞋。而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到饺子,每天想买新鞋就可以买到新鞋。所以现在的生活对我来说是过年的感觉,而过年的感觉显然是不同一般的。为什么我有这个感觉?和你们一样生活,可能我们很多年轻人没有这个感觉,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这个苦,所以苦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财富。另外一个,我们当时在使馆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像我们现在驻外使领馆那样的环境条件,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还是很贫困的。我们在外面,每个月发给我们的生活费也就是17美元。17美元可以买到什么呢?买不了什么东西。但是当时我们国家的环境条件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所以你要适应那种环境。尽管我们两年回来不了一次,不能和妻子家人团聚,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我就利用这个业余时间学第二外语,学更多的国际法知识、外交常识,还有熟悉当地的情况。这样对我自身的提高就大大加强了,后来的外交工作就更有底气、有基础。所以当时的环境也造就了我后来的发展和提高。
(画外音)
刘振堂说,最开始的动力是为了改善家里的贫穷状况。但是上学后,慢慢懂得只有国家富了,自己穷家的面貌才能改变。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动力,就是为了祖国的富强。
刘振堂:这个目标是不断实现的,这也是我一个新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我在外交上处处想到,如何能提升我们国家的地位和能力。所以就千方百计地不遗余力,有的时候可以说,一天从早晨六点可以工作到夜里十二点以后,最多的一天有八场活动。为什么有这样的动力呢?就是为了改变我们国家长期受西方列强欺负,就是为了改变我们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每一个人,每一个外交官,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样一步一步地,才能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繁荣发达的真正的强国。
(画外音)
跑了六十多个国家,常驻黎巴嫩、伊朗等六国,在外奔波二十五年,作为一名国家大使,刘振堂用了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两条很忙的腿。”
刘振堂:很热的心,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我们的外交事业要有赤子之心,永远保持积极、热情、真诚这种心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我们的利益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特别我们的侨民,我们的游客遍布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搞外交,不但要加强双边关系、多边关系,同时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护我们的侨民。所以我在伊朗工作,每当有一个飞机失事或者每当出现一个车祸,首先我要去了解有没有我们中国人,有没有中国人受伤。我必须热心地为中国,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民去服务,这个火热的心一刻也不能凉。冷静的眼睛,就是世间的事物是很复杂的,特别是中东的局势瞬息万变,你必须冷眼冷静地观察,不能头脑发热。这样你才能够了解到真正的情况,这样你才能判断准确,这样才能给我们国内,给我们的政府,提出正确的、准确的报告和方案,使我们采取正确的政策。至于说一条勤快的腿,这是每个外交官必备的。因为你搞外交,外交就是对外交往,所以你必须走出去。因为外交的第一任务就是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档次越高越好,交得越深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就越提高,我们的形象就越多,就越好。这样才使我们在国际上有更好的地位,才能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利益。
(片花)
(画外音)
2010年10月12日,刘振堂回到了母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他对母校的学子们提出了四个字“做人做事”。丰富的学习工作经历让刘大使对人生产生了更深刻的体会,做事是最初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做人。学会做人,才能知道谦让,懂得规矩,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他人生中,这四个字都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刘振堂:对外交来说,做人做事这两者都不可或缺。因为做人,你必须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忠诚于自己的人民。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看自己的利益是不是符合国家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而不是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父母、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往往照顾不到。可是世界上事情没有两全,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做出一些个人的牺牲。如果你的知识很贫乏,你的外交技能水平很低,你再想着为国家服务,你有再高的道德和觉悟,你也不可能做一个优秀的外交官,更好地、更娴熟地掌握我们外交政策,从而为我们国家更好地服务。
(画外音)
从中国到伊朗、黎巴嫩,从外交部到家庭,或许只有一个行走着的人才会对生命和时光的路途有着如此深沉的观察和提炼。那么,现在退休的刘振堂又朝着怎样的目标继续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刘振堂:我认为退休是人生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我们没退休的时候,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国家行为,国家赋予我们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我们退休了以后,我们就没有这个责任,我们可以自由自在。而且我们现在六十多岁的人和五十年前六十多岁(的人)已经不是同类的人,因为我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的状况都远远超于五十年前那样一代的老人。所以我认为我现在的心理年龄还不到十八岁,因为我发现很多十八岁的年轻人都没有我这样的精神面貌。因为我有动力,我其中有一个动力就是我小的时候许下的愿。我读了很多书,我对那些作家都很崇拜。我小的时候喜欢当作家,可是由于学了外语,进入了外交领域,没有机会当作家,所以我退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书。
(画外音)
刘大使在伊朗任5年大使期间走遍伊朗26个省份,亲眼目睹和近距离地接触了伊朗社会的各个层面,回国后他以中国人的视角写下了《伊朗零距离》、《波斯风情:伊朗》等书,直接、客观、全面地将伊朗介绍给国人。
刘振堂:我们成千上万的国民到埃及和伊朗旅游的时候,他们不用从ABC开始了解,不用自己亲自去查网,他们可以从我在那工作的五年得到的心得体会,得到直观的感觉。我告诉他们,所以他们去旅游的时候,就不会光看那些表面的景点,而是要了解这景点背后的故事、历史典故和轶闻奇事,这样就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和兴趣,能够达到旅游的全方位收获的目的。
下节预告:
刘振堂现身《羊城学堂》,为广州发展出言献策,提出广州要练好内功与外功,加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本期《都市在线》正在播出……
(画外音)
2010年10月16日,刘振堂大使亲临广州市羊城学堂,为市民们带来一场生动的中东及伊朗的异国风情讲座。他说,每到一个国家或城市,自己会从两个方面去感受这个地方。
刘振堂:我判断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就是市容市貌,软件就是当地的市民对我们这些外国的客人,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是和气友好,还是非常冷漠生硬。
(画外音)
这是刘振堂第三次来广州,最后一次是十年前,看到眼前的广州,他不由感触良多。
刘振堂:有一样,有不一样。一样就是广州依然充满活力、开放、发展快速、人民友好热情。不一样的就是广州比十年前更加漂亮、靓丽、秩序更好。我走过好多国家,包括我们的香港、澳门,我发现我们现在主要的街道,甚至一些小巷,不比香港和澳门差。非常整洁,非常干净,人们也很有秩序,特别是很繁华。
(画外音)
刘振堂指出,广州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占据发展的有利时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广州带来无限的机遇。
刘振堂:改革开放以后,我认为广州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你们是一个窗口,你们是前沿。现在要在广州举办亚运会,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这个契机就可以使我们广州全方位地提高我们的档次,提高我们的水平,提高我们的形象。无论是从经济方面,从市民的修养方面,无论是整个的基础建设,还是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都会大大地提高和改善。我认为广州充分地利用这个契机,全方位地发展自己。我前天到这的第一印象,就是广州市大气、整洁、有序、靓丽,这是我最深刻的印象。
(画外音)
1974年,中国代表团首度亮相伊朗首都德黑兰,参加第七届亚洲夏季运动会。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再度扬帆起航,借助亚运东风,加速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在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完善,城市竞争力与影响力大大增强。刘振堂大使结合世界优秀国家和城市的经验也为广州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练好外功。
刘振堂:所谓练好内功就是广东的精神文明建设,广东的文化建设要特别加强。我这次就接受广州图书馆的邀请到这里来搞讲座,我来了以后发现,广东省,广州市对文化、对传统、对教育特别重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无论一个国家经济多么繁荣,发展速度多么快,如果没有文化积淀和根基,它也长久不了。我们祖先留下那些美好的传统,我们广州每个市民都要坚守,都要发扬,都要传承下去。这样才能使我们广州的发展有底气、有内功,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建设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第二,也要有外功。我认为形式和内容、外表和内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现在看到广州比十年前大大地进步,市容市貌大大地改善。借亚运会的东风,我希望广州在现有的基础上,广东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内功、外功做得更好,你们永远起带头羊的作用,也同时造福于广州人民,使你们这个城市不单在全国是一个最美的城市,最富裕的城市,我认为在整个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可圈可点。我认为你们应该向这个目标看齐,这样,你们的档次就会更高,你们努力的动力就会更大,标准就会更高一个档次,发展就会更好。
(画外音)
如刘振堂大使这样的人群并不常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他们职业特殊、身份非凡,他们漂洋过海、经历诸多。走近刘振堂,让我们透过外交大使的眼睛看到了他奋发前行的外交生涯,找到了地球人类患难与共、和谐共存的瞬间,记录了那超越语言、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共同情感。
上海世博会迎来黎巴嫩国家馆日: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徐震):22日上午,上海世博会迎来黎巴嫩国家馆日。黎巴嫩共和国经济和贸易部长穆罕默德萨法迪与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刘振堂大使共同参加了黎巴嫩国家馆日官方仪式。
穆罕默德·萨法迪说,上海世博会为各个国家和组织提供了绝佳的平台,让来自世界的观众欣赏到精彩的展示 。黎巴嫩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相信游客在参观黎巴嫩国家馆时,能充分理解黎巴嫩的文化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
刘振堂大使表示,中黎两国友谊源远流长。自1971年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衷心祝愿黎巴嫩国家馆取得圆满成功,祝中黎两国友谊万古常青。
今晚,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团将为上海世博会献上最新创作的“一千零一夜”舞蹈演出。
黎巴嫩国家馆以“会讲故事的城市”为主题,向游客展示了黎巴嫩古老的城市、丰富的人文、别具特色的自然奇观以及色味俱佳的美食,受到了各国游客的欢迎。
中阿交流协会为刘振堂大使举办讲座
2009年12月5日下午,由中阿交流协会主办的《大使话中东》系列讲座之“中国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刘振堂与《伊朗零距离》”在北京成功举办。中阿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阿网总裁秦勇,美国龙族集团董事长、已故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侄女荣海兰爵士等参加讲座。讲座上,刘振堂大使生动地介绍了伊朗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情况,也介绍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友好关系。
《伊朗零距离》一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有310页,包括五大部分:历史伊朗、人文伊朗、艺术伊朗、风土伊朗和焦点伊朗;该书的序由中国前文化部长王蒙先生撰写。刘大使在伊朗任5年大使期间,走遍伊朗26个省份,亲眼目睹和近距离的接触了伊朗社会的各个层面。回国后他以中国人的视角,专著此书,直接、客观、全面地将伊朗介绍给国人。
刘振堂大使1945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凰城。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入外交部,从事外交工作。先后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并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使馆任职员、三等秘书、二等秘书、一等秘书和政务参赞。曾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2002年至2007年任中国驻伊朗大使。从伊朗离任后退休。现在任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伊朗友好协会副会长。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东阿拉伯国家在中国的影响力,加强中阿双边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增进中阿人民友谊和感情,推动和深化中阿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中阿网将陆续举办《大使话中东》系列讲座,不定期邀请中国前驻中东大使及阿拉伯国家驻华大使作为主讲人,围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及相关国际话题进行精彩的演讲,并接受大家的提问。我们期待着倾听阿拉伯的声音,更期待着阿拉伯倾听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