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汉

更新时间:2021-12-07 14:41

刘文汉(英文名:George Lau,1915年-),澳大利亚华人,原籍广东台山,香港企业家,20世纪60年代香港富豪,“假发业之父”,前香港假发制造商会主席,于1960年代在香港创业,将假发生产手工艺改革成机械化、工业化企业,产品外销美国市场,收入曾经突破10亿港元,引发香港假发业十数年光辉,闻名于世界。

个人简介

刘文汉出生于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Adelaide)市,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1941年起经营巴士汽车零配件生意,业务于香港及华南地区都有。 在香港沦陷后,刘文汉曾经回中国内地和平之后回香港,转营洋行生意。 1958年后创办假发生产自动化,带动香港假发业成功之路,刘文汉给推选为香港制造商会领导人。 刘文汉除了有“假发大王”之称号,也有“假发贸易之父”等美称。

进军假发行业

被称为香港“假发之父”的华裔富商刘文汉,则是在餐桌上凭一句话的信息而发家的。1955的一天,刘文汉在美国克利兰市的一家餐馆里和两个美国美国商人共进午餐。席间,他们谈到如何开创一门新副业,使之在美国得到畅销,其中一个美国商人开玩笑似的说了两个字“假发”。刘文汉反问一句:“假发?”那人点点头说:“假发。”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当然连假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刘文汉凭着他敏锐的感觉和聪明的头脑,认为假发会给他带来财富。于是他千方百计的找到当时在香港、九龙独一无二的造型师,经过假发师的帮助,刘文汉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假发。刘文汉的假发制造业为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香港也差不多在一夜之间成为假发制造业之都!

一句话开创一个行业,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因此,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是捕着信息的高手。

创富艰难,守业更难。想使事业不断发展,蓬勃向上,就更加艰难了。当创业的第一步成功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企业家就该学会如何智慧创富,稳步发展了。在企业一帆风顺时,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前规避潜在的风险。否则,一招不慎,就可能让长久辛苦操劳的成果毁于一旦。

进军酿酒行业

《书经》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汉书·息夫躬传》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善于经营的商人,要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乐,多一份忧患,将使经商者沉沉稳稳立于不败之地。

香港假发之父刘文汉,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营假发制造业,到1970年假发销售已达40亿港元,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但刘文汉并没有被一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发观假发制造业竞争者日益增多,繁荣的假发市场背后已经显露出衰退的迹象。于是,他当机立断,急流勇退,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亚,去开创葡萄酒酿造业。他先把离悉尼只有l0公里远的一家葡萄园买下,接着又动用上千万港元,买下了当地一家酿酒厂。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假发业如潮水般消退,香港的假发制造厂商纷纷关门倒闭。号称“假发之父”的刘文汉却在海外安然无恙,而且还拥有一家位列全澳前10名的大酿酒厂。

塑胶花使李嘉诚成为“塑胶花大王”,并让他赚得盘满钵满。但物极必反,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迎合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塑胶厂遍地开花,塑胶花泛滥成灾。香港已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原因一是生产过滥,二是欧美市场萎缩。国际塑胶花市场,渐渐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也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力生产塑胶花。香港的劳务工资逐年递增,做劳务密集型产业非长远之计。早有心理准备的李嘉诚不久把主要精力放在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这是他蕴藏于心多年的抱负,与塑胶花相比,后者显得更重要,李嘉诚实现了他的抱负,舆论给他戴上“超人”的桂冠。

假发大王刘文汉,塑胶花大王李嘉诚的事例告诉我们,天有不测风云,更何况随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世事人心。凡成就大事业者,对不测事变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特别是事业一帆风顺,成功接踵而至之时,更该有所警醒,居安思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