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06 12:24
刘臣街位于宜宾城区东北部,原为宜宾北城外护城壕外的一条小巷,建于明代。明代宜宾进士刘武臣(1470-1540年),官至贵州省镇远府知府,去职之后居住此街,后渐有人气,称“刘武臣街”。刘臣街原有刘武臣故居。新中国成立初期,刘武臣故居的大门上方尚保存有横额,上书“武臣世第”四字。之后,本处设为宜宾市公安局北城派出所。
据宜宾旧府、县志记载,刘武臣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考取举人,明弘治癸丑年间(公元1493年)再中进士,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任贵州省镇远府知府。因“爱民不扰,政暇亲课诸生”,在刘武臣去职之后,贵州人对他感念不已,不但将其纳入祠堂纪念,并将其事迹载入《贵州名宦志》一书中。
其后明代宜宾人周爻,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开科中进士2甲70名,周爻官至陕西潼关兵备道,时辖河南、陕西、山西三省,晚年居住此街,后奉旨于本街中心建石牌坊二座,一曰:“节制三省”、一曰:“褒封二代”,石牌坊后毁。
明末,此街荒芜。清初,始有刘姓、伍姓、陈姓首先居住,故清初名“刘伍陈街”。清代宜宾道光甲辰年(1884年)进士,著名诗人李映芬(字香雪),也曾居此街,留诗无数。“不忆他乡忆故乡,丹山碧水说来详。姑台雨润仙茅绿,僰道云深苦笋香。一寸清冰新镜阁,七分明月旧书堂。何时返棹东楼下,百盏春拈重碧光。”这首《偶忆》便道尽了李映芬对僰道宜宾的思念之情。
清末,美国基督教会在此街南侧建“仁德医院”(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开宜宾西药治病先例。1966年刘臣街曾改名爱民街,后又恢复刘臣街。
民国时期,宜宾刘臣街的猪鬃由重庆洋行出口外国。解放后,宜宾市猪鬃制刷厂仍设在刘臣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