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

更新时间:2024-06-11 16:54

刘靖 (? - 254年),一作刘静,字文恭,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东汉扬州刺史刘馥之子。仕魏历任黄门侍郎庐江太守、河内太守、尚书、河南尹、大司农、卫尉,后出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为政起初烦琐碎密,但终能使百姓获利,有刘馥为官时的遗风。

人物生平

刘靖(一作“刘静”),字文恭,是东汉末年扬州刺史刘馥的儿子。曹魏黄初年间,刘靖任黄门侍郎,后升任庐江太守,魏文帝下诏说:“卿父昔日曾任扬州刺史,现在卿再去该州任职郡守,真可以说是能为国家担当重任了。”刘靖后调任为河内太守,不久升为尚书、赐爵关内侯,又出任为河南尹。

散骑常侍应璩给刘靖写信说:“您在朝中担任纳言职位,在外则任官京师。使百姓富足的政策,在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院墙篱笆要造得又高又陡,来杜绝那些偷盗的企图;播种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搭配黍、稷、麻、麦、豆五类种子,以避免水旱灾害;农具一定要完备充足,不能耽误农时;养蚕、种麦要有苫盖的准备,才能保证不受雨淋。吏员要按期升迁,不要让他们滞留原位;鳏寡孤独的人,让他们享受到官仓的赈济;再加上明察秋毫,执法如山,不为权势所屈的魄力;各级官吏遵奉朝廷的旨意,举国上下都能垂手听命,那么,即使是前朝治理京兆的能臣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王骏,也不能同您相比。”

刘靖在任施政,大多做到了应璩所说的那样。起初似乎让人感觉琐碎繁复,但最终还是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亲的遗风。后来刘靖因母亲去世而离任去官,不久又担任大司农、卫尉,晋封广陆亭侯,食邑三百户。

论议儒教

正始年间,刘靖上疏陈说儒家教化的根本道理,表示:“学问之道是关系到治乱的法则仪制,是圣人重要的训诲。自从黄初以来,建立太学已有二十多年,但少有人才,原因就在博士的选送太易,众儒生又是为了避役而来,高门贵族的子弟诋毁太学,引为耻辱,没有真正来求学的。虽有博士之名而无博士之实,虽设教化而无其功效。”对此,刘靖建议以高标准选拔博士,让行为可作表率、通经学能够胜任教师的人执掌太学,教导儒生;遵照古制,让两千石以上官员的子孙,从十五岁开始都进入太学;明确升、降、奖、惩的学习法规,对通晓经术、修养德行的任予以提拔,对敷衍了事、荒废学业的人则要开除作为惩罚。”但朝廷并未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外镇河北

刘靖后来升任镇北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刘靖认为边防一贯最重要的策略是守御,要使百姓、蛮夷界限分明”。于是在任期间,刘靖开拓边地、屯守险要。

嘉平二年(250年),刘靖亲自登上梁山、勘察漯水以考察水流形势,并派遣帐下督丁鸿率领军士一千人,在选定的地址上修筑了戾陵主堰。并在戾陵水门下接引一条引水干渠,因形似车箱,故名车箱渠。通过车箱渠分出一部分河水,平地导流,注入蓟城西北的高梁河。再沿高梁河西岸开支渠,以达到灌溉农田,发展水稻生产的目的。该项水利的修筑,使得山洪暴发时,洪水可乘堨东下,避免山洪侵害。平时则可用以灌溉蓟南、北两地的农田,一年灌田可达二千顷,凡所封地百余万亩。同时,由于水利条件的改善,还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稻田得以三年轮耕,边民也由此获利。刘靖去世后,曹魏朝廷继续拓展、维修对该项水利工程,至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六月,洪水冲毁了原来的水利工程,时值其子刘弘担任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宁朔将军,于是在刘弘的筹措下,动员各方力量修复该遏,并刊石立碑,纪念刘靖的功绩。

嘉平六年(254年),刘靖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征北将军,并晋封他建成乡侯爵,谥号为“景”。他的儿子刘熙承袭了他的爵位。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司隶校尉王密上表,称颂刘靖有功于人民,应立祠供奉。于是元康四年(294 )九月二十日,朝廷为刘靖立碑于蓟城东门大道左,以此扬名后世。

人物评价

应璩:虽昔赵、张、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

家族成员

父亲

刘馥,字元颖,东汉末扬州刺史。

子嗣

刘熙,嗣侯。

刘弘,字叔和,有才谋,仕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荆州刺史,假节都督荆、交、广州诸军事,封新城郡公。死后追谥为元。

孙子

刘璠,北中郎将。刘弘为荆州牧,为治中,刘弘去世,刘璠被推举为主,保全荆州。

六世孙

刘安,后被陶侃辟为掾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